探寻儒家精神真谛 大众网菏泽研学团赴曲阜研学

2019-11-27 16:37:00 来源: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 作者: 卞功浩 张广辉 沈甲亮

体验拜师礼

体验“韦编三绝”

体验“手读论语”

参观孔子大学堂

大众网研学团合影

  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11月25日讯记者 卞功浩 张广辉 沈甲亮)11月24日,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2019级28班大众网研学团,前往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和尼山圣境景区,感受儒家文化,培养健康人格。

  拜师礼上敬先师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周代已有尊师之礼。春秋时期,孔子以“克己复礼”为精神旗帜,极力推崇礼仪,主张用“礼”重建社会秩序。礼,既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关键词汇,又是他的社会构想、伦理道德及教育观念间的强韧纽带。拜师礼,是古代学子向师长虔诚致敬的规范礼仪,是尊师、敬师的崇高礼节,自兴起之时,就承载了厚重的师生情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便是源于她瑰丽的华裳——汉服。到达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后,学生们穿上汉服,怀着对圣人的敬畏之心,参与了庄严、肃穆的“拜师礼”体验。现场,按照古代拜师礼的程序、制式、规格进行再现、体验,整个仪式有二十二项内容表达出对至圣先师孔子和老师的尊敬之情。

  韦编三绝立学志

  竹简是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先贤诸圣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相传孔子当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拿着竹简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竹简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现场,学生参加了“韦编三绝”这项手编竹简的体验项目,一边亲自动手编制竹简,一边听导学讲述孔子当年刻苦学习的故事以圣贤为榜样立下勤奋好学之志。通过这堂课,学生还了解了中国文字载体的发展历史

  大学堂中知贤者

  24日下午,大众网研学团来到曲阜尼山圣境景区,走进孔子大学堂。大学堂以《四书》中的《大学》命名“明礼修贤”为核心文化主题,学生们深刻体会儒家文化感受明礼生活方式。 

  学生们登上由八十一级台阶组成的“大学之道”来到大学堂核心空间“仁、义、礼、智、信”五厅。五个大厅以彩绘、生漆脱胎、书法、粉彩堆白、壁画、铜雕、漆画等形式向世人展示着为人处世的根本,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仁厅”居中,内部装饰以黄色为主,整个空间如同一处儒文化图书馆。学生们在仁厅跪席而坐,体验手读论语,用软笔一字一划的临摹着《论语》当中的节选内容真切体会古人的学习场景,体会历史的源远流长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位于大学堂二层的“七十二贤廊”,学生们听导学讲述了孔子与七十二名弟子的生动故事。学生们了解到,这“孔门七十二贤”并不是伟大孔子的陪衬,他们个个有着鲜明的个性,也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让学生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听导学讲述的鞭打芦花”典故。相传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听到这里,有的学生不禁落泪。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好的拓展。孔子教育思想给当代学生以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本次研学游,带学生探寻儒家精神的真谛,让学生在学习和动手之中亲身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责任编辑:王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