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市委常委、单县县委书记王永江 大众网记者 荆鹏飞 摄

王永江(左一)向菏泽大众网记者介绍单县历史文化 大众网记者 荆鹏飞 摄

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 大众网记者 荆鹏飞 摄

保存完好的朱家大院 大众网记者 荆鹏飞 摄
大众网菏泽10月26日讯 (记者 丁厚勤)徜徉于幵山公园,小桥流水,亭榭楼台,绿树芳草,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漫步在义乌商品城,店铺栉比,商品琳琅,南商北贾,一派繁荣景象……,走进单县,人们总会惊呼这座城市的“脸”每天都在变;常来单县的客人,每来一次都感受到惊喜和震撼。
单县之变,不仅在于林立的塔吊,崛起的高楼,更在于这座千年古城发出来的古韵新风,以及振聋发聩的跨越足音。
“在单县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厚重的文化底蕴绝非孤独地存在。”10月24日,菏泽市委常委、单县县委书记王永江告诉大众网记者,单县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先进文化产业,使之引领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支撑起单县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强势隆起。
文化积淀:单县永不褪色的名片
单县是千年古邑,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在此居住而得名。这里人文璀璨,老子曾在浮龙湖畔隐居布道,感悟人性哲理;更有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四君子”联袂畅游,赋诗释怀。此外,单县还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和民国代总统、代总理周自齐的故乡。
如今,原单县县委所在地,一座大气浑厚的历史名人文化墙巍然矗立,这些与单县有着美丽“约会”的历史人物的肖像、生平简介,都被雕刻其中。今人观墙知史,将这块土地上行走过的名人清晰地记忆在脑海里。
“单县历史人物留给我们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便是2500年前老子悟出的‘上善若水’。”王永江说,人性即水性。水无形无色,它在空气中、海啸中、灌溉中……,各有其用,然而无论效用如何,水的本质不变。“‘上善若水’体现出人们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诉求,只有实现‘三和’,人们才能惬意地生存。”
作为革命老区,单县曾为湖西地委、专署、军分区驻地。湖西千名干部南下,为贵州、云南等地区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如今,平原省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湖西公园内,无论是巍峨的雕塑,还是现代科技展现的革命战争场景,无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在单县县城大面积的开发中,百寿坊、百狮坊依旧耸立着,诉说着中华民族孝悌节义。始建于明代的朱家大院,也得到完善保护,向人们展现出彼时社会、家庭的缩影。
一个个赋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成为单县永不褪色的名片。随着文化产业的开发,这张名片越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