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李亚
大众网·海报新闻鄄城1月19日讯(记者 吴宝杰)鄄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鲁西南,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因境内有鄄邑而得名,是被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由于工业起步晚,经济基础薄弱,准入门槛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化工行业,逐渐发展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化工企业98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46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7%。
税收调节促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化工企业的发展在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偏小、环保压力较大等多重因素制约下,化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为鄄城县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利好。鄄城县委、县政府持续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提质、园区提升、三产提速、服务提效”四大行动,着力以“四新”促“四化”,重点扶持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改造等项目,引导化工行业逐步实现绿色、环保、高效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鄄城县税务局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经济、促进发展中的杠杆作用,通过落实出口退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银税互动、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最大限度地引导企业利用“三废”(废料、废气、废水)发展和延伸循环节能型产业链条。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化工行业共享受各项税收优惠4902.40万元,其中,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共减免所得税2185.34万元;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增值税累计减少603.26万元,下降22.72%,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方面,鄄城县税务局在全省首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向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发放“服务卡”,公布税务部门联系方式和服务事项,“应哨”后城区企业必须1小时到达并现场解决问题,需要研究汇报的,三天之内给予答复。同时,建立党委委员企业联系点制度,推行“一个重点企业、一名科级干部、一套管理方案、一直帮扶到底”的工作机制,主动上门开展政策辅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
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落实 新旧动能转换突显成效
随着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落实和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化工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全县12家化工企业由简单的初加工、粗加工升级为精加工、深加工;18家企业投资1.4亿元改造了生产工艺,购置、更新了排污环保设备;中禾建元、康泰化工等8家企业获批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化工行业“三废”排放下降了17.6%,空气质量PM2.5改善8.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税收点燃了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以山东阳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鄄城县一家从事研发、生产药用中间体、食品饲料添加剂的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L-酪氨酸及其衍生物、β-丙氨酸、DN制剂。公司成立初期,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工艺、管理、设备较为落后,加之能耗较高,经营一直不愠不火,设备改造升级,急需购置资金。为此,鄄城县税务部门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状况,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银税互动协议,发放信用贷款500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另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也帮了企业大忙。去年,税务部门在上门“一对一”辅导时,发现该公司在进行研发活动时没有备案,研发费用和其他费用混在一起,致使不能及时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了解这一情况后,县税务局及时帮助完善制度,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共减免所得税523.11万元。2019年4月起按13%缴纳增值税后,共计减免增值税29.35万元,企业负担进一步降低。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阳成生物在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公司已鉴定的国际先进生产工艺6项,发明专利7项,申报专利21项,国内首创发酵法L-酪氨酸等多项生物法产品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山东省瞪羚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公司经理高杰深有感触地说:“从短期来看,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治污环保可能会损失一部分既得利益,但从长远角度讲,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税务部门协调贷款购置设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我们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选聘人才上,尤其对我们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每减一分钱的税都是真金白银。”
鄄城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广义说:“化工行业的绿色高效发展,已成为鄄城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向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不断提高纳税缴费服务质量,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责任编辑: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