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
888.jpg
近日,通过菏泽大众网的报道,成武的“良心...
1111111.jpg
8月底9月初的每个周里,菏泽的新闻发布会都在...
1011.jpg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为...
2_副本.jpg
菏泽市食药监局极力构建“社会共治”的食品...
菏泽大众网
首页 > 房产家居频道 > 楼市中国
委员呼吁放松一线城市限购楼市调控告别打压模式
2015-03-05 08:39: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高伟 赵婧
全国两会期间,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方向仍为舆论关注热点。4日,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还没有哪个产业能替代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最后,市场还要增加“平价房”的供应力度,它们既不是廉租房,也不是高档房,而是面向大量工薪阶层的住宅产品。

  全国两会期间,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方向仍为舆论关注热点。业内认为,鉴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今年的调控总基调可能仍以平稳为主,很难出现严厉的政策措施。有委员呼吁,对当前一线城市限购政策进行适度松绑。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中房地产业的作用不可低估。应该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房子问题解决好,让一般工薪阶层买得起。“没有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的拉力是不够的。”

  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层次的调整期,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房地产。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房地产业在2014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全国性调整,销量和价格都在下降,整体上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4日,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还没有哪个产业能替代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近两年的政策来看,政府更为理性,一改过去“打压式”的行政调控思路,转为市场导向为主。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同上述观点。房地产业与中国经济衔接紧密,前者甚至被认为是后者的晴雨表。经济形势迈入新常态,房地产业同样如此。伴随整个行业近十年的“暴利式”发展,来自行政干预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从未间断。如今,暴利时代结束,政策也渐趋温和。

  事实上,2014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在经过“断崖式”的下行调整之后,原先施行不同类别住宅限购政策的46个城市大多取消了“限购令”。截至目前,仅剩北、上、深、广四大一线城市和海南三亚继续执行限购政策。

  黄其森建议,北京等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也到了适度调整的时候。“有人建议在北京取消单价5万以上的商品房的限购,给北上广深的限购政策松松土。这有道理,但不如以总价为标准”。

  他建议,松开总价千万以上高端住宅的限购政策,一方面,总价1000万元以上是个门槛,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另一方面,近几年北京每年顶多消化两三千套此类产品,由于体量不大,放松限购后不会对整体市场造成太大冲击。因此政策松绑后不仅契合去行政化的调控思路,还可以激活市场,增加税收。

  去年下半年,住建部对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指导意见是:千方百计地消化库存。今年1月份,上海研究院数据显示,受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在连续11月上涨后首次下降。

  研究员王晓燕表示,从35个城市的总体水平来看,库存去化周期的数值基本“脱险”,已经远离了2014年前三季度持续形成的高位水平。8成城市库存去化速度在加快,市场预期趋于好转。这体现了各类救市政策效力在显现,进而使住建部目标得以更快实现。

  黄其森判断,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要好于去年。既不会出现去年一样的暴跌,也不会出现反弹式暴涨。这也是开发商们预判今年楼市政策走向的基础。

  厉以宁表示,对房地产业的政策导向应该基于三个方面。首先,高档住房交给市场自由调节,政府不再行政干预,可以在转让环节佐以税收手段。其次,继续建设廉租房,可以限定面积大小,但必须保障低收入阶层居有其屋。最后,市场还要增加“平价房”的供应力度,它们既不是廉租房,也不是高档房,而是面向大量工薪阶层的住宅产品。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菏泽大众网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hz.dzwww.com),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彭方方
本文相关阅读


娱乐
社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菏泽新闻
重磅专题
新闻视频
大家在看
精彩推荐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