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焦点新闻

中国新型城镇化将助益“转型”“民生”等板块

2013-03-24 17:29:00 作者:陈爱平 吴振东  来源:新华网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并在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改善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新华网上海3月24日电(记者 陈爱平 吴振东)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并在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改善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市场相关人士也看到其中的机遇,认为“转型”“民生”等板块将从中受益。

      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拉尔在此间表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既包括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也包括把乡村本身发展成为城镇。他认为,城镇化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量。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同时又将影响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国内劳动力结构的转变正在成为城镇化模式创新的关键变量。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调整、劳动力报酬上升、深度城市化发展和劳动法律制度完善等都已经或者将会引起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深刻转型,并成为城镇化新模式的微观驱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空间、经济都将面临新的重组。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薛凤旋认为,城镇化是应对、配合新经济的平台。在未来30年,内需与全球化动力将使中国城镇化及城镇群的分布更为均衡。

      薛凤旋等专家认为,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未来30年内中国的工业会继续深化,出现世界级的高增值、资本密集的重工业和化工业,现代机械工业、环保工业和新能源工业将崛起。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城市化利好板块将分为几类:首先,中西部基础设施水平逐步向东部靠拢以及东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需求,将利好高铁、能源、环保、电信等行业;其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将向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拥有“顶层设计”的新型城镇化,亦将推进经济发展向民生领域进一步靠拢。城镇化问题专家周汉民等专家曾指出,在强调城镇化的经济属性同时,也将更注重以人为本。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都将成为考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指标。

      权衡认为,从劳动者供给的角度来看,服务业是应对城市人口扩容的最优选择。“一方面,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人口;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级人口数量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消费也将进一步提高。”

      中信证券分析师赵雪芹认为,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耐用品消费占比将首先提升,之后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服务性消费占比将逐渐增加。相应的,现代零售渠道将进一步下沉,推动现代零售企业业态的升级。

      而在社会保障方面,国泰君安分析师李秋实预计,医疗城镇化带来的6.6万亿的医疗保健支出增量中,新农合覆盖人员的转换提升将贡献约2万亿的增量。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同时认为,金融业的社会效益也将进一步体现。“将通过金融市场改革、引进新的金融工具、制定并改变规则,对一些有综合收益或者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进行融资和金融服务支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