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劲还没过,烦心事就来了。”28日,菏泽的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他购买的房子即将交房,还没打算装修,就接连不断地有装修、家居、建材等公司打来电话,“一天能接七八个电话”,这让他不胜其扰。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购房市民都接到过装修等骚扰电话,甚至还有市民接到了以购房退税名义的诈骗电话,他们希望购房时留存的信息能得到有效保护,杜绝骚扰甚至诈骗电话。
新房还没到手 装修电话就来了
2013年4月份,菏泽市民张先生在人民路某楼盘买了套房子,今年5月底交房。眼看着交房时间临近,张先生正高兴,烦心事却随之而来。他告诉记者,进入4月份,他就经常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还有一些推销家居、建材的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七个。”张先生不堪其扰。对方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机号?张先生很不解。
无独有偶,市民崔先生和张先生在同一楼盘买的房,已于5月中旬交了房。崔先生表示交房前后,也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装修等公司打来的电话,“经常在工作时打来,很是烦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菏泽不少购房市民都曾遭遇过装修公司电话的“狂轰乱炸”,更有甚者接到过诈骗的电话。前段时间,牡丹区的王女士就被不法分子以购房退税名义,电话诈骗去7000余元。“骗子怎么知道我电话的,肯定是购房信息被泄露了。”对此,王女士很气愤。
购房者信息 不排除个别人泄露
28日上午,记者联系了菏泽一家装修公司业务员。他告诉记者,业主电话都是公司给的,至于公司是从哪儿获取的业主信息,自己不得而知。当记者询问会不会是从售楼处或物业处得到时,“可能是吧。”该业务员如是说。
王女士曾找到物业公司和售楼处询问,对方均表示,绝不会泄露业主的个人电话。这让王女士很不解:“都说没泄露,那这电话是怎么流出去的?”
对此,菏泽市房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对购房者的住房登记信息也严格保密,“房屋登记信息只能本人持相关证件查询。”而对于有不法分子打着房管局旗号,以购房退税的名义诈骗的现象,“我们也报了警。”
近期,仅菏泽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就接到不少市民遭不法分子以购房退税名义诈骗的报警电话。该局经侦大队朱警官分析,开发商、物业处都会留存业主信息,不排除个别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将业主购房信息泄露。
新版购房合同将使用 不可泄露购房者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并不鲜见,但解决比较麻烦。”菏泽市消协秘书长牛建峰介绍,虽然新消法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并没有相应罚则,“即使市民投诉后,也很难操作。”
5月22日,国家住建部和工商总局联合发布新版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首次明确提出“出卖人对买受人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出卖人一般指开发商,今后购房者再遭遇信息泄露,可起诉开发商侵权。”牛建峰表示。
菏泽市房管局开发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房管局已派工作人员到省里学习新版合同的有关政策,近期,菏泽就将使用新版商品房购房合同。
不过,不少市民并不看好新版购房合同的这一条款的效果。市民张先生说,从买房到入住,购房者的个人信息会多处留存,“只约束开发商,恐怕对保护购房者的信息作用不大。”
牛建峰建议,杜绝个人信息遭泄露还应从完善立法入手,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泄露他人隐私者的违法成本。另外,加强宣传,提高相关大单位的责任意识,尊重和维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防泄密,自身意识不能松懈
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购房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它也已经成为影响房产市场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有甚者,近期不少市民接到购房退税诈骗电话,个人信息安全状况让人堪忧。
那么,是谁泄露了购房者信息?怎样才能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这就要求除了相关部门呼吁关注、加强监管严惩泄密者之外,作为第一时间拿到购房者信息的开发商,也应严加督促和管理,充分尊重业主隐私权,严防泄密现象的出现。从市民自身来讲,更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依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鉴别意识,让各种诈骗无机可乘。
(张莹)
原链接: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529/ArticelP10002F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