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新闻

张福龙:"退二进三"调结构 "千亿产业"看牡丹

2014-01-10 22:03:00 作者:郭豪 钟博陵  来源:大众网菏泽站
“以打造科学发展临边经济高地核心区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昨天上午,菏泽市人大代表、牡丹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福龙在菏泽“两会”现场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牡丹区未来一年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突出抓好城市综合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牡丹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其中,牡丹产业到2016年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时,可带来1000亿元的产值,成为菏泽名副其实的千亿产业。

    菏泽市人大代表、牡丹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福龙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

     

      大众网菏泽1月10日讯(记者 郭豪 钟博陵)“以打造科学发展临边经济高地核心区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昨天上午,菏泽市人大代表、牡丹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福龙在菏泽“两会”现场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牡丹区未来一年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突出抓好城市综合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牡丹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其中,牡丹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时,可带来1000亿元的产值,成为菏泽名副其实的千亿产业。

     

      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退二进三”调结构

     

      去年,牡丹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可比增长13.2%,三产比例为11∶47.8∶41.2,一二产业比重过高,服务业萎靡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事实上,牡丹区辖区内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占据土地面积大,东西部的化工、生物制药等企业紧邻居民区,周边群众颇有怨言,区域发展受阻受限。

     

      “孙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牡丹区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做好‘退二进三’文章,突出抓好城市综合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牡丹产业培育。”张福龙表示,牡丹区在谋划未来发展时,拒绝“工业围城”,在城区北部打造文化旅游区,在城区南部打造商贸物流区,同时加快中心老城区的商住综合开发,推进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驱”并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牡丹区作为菏泽市“一核”的落脚点和“东明-牡丹区-巨野”、“牡丹区、定陶、单县”两轴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张福龙表示,做大商贸物流业,做强文化旅游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为牡丹区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

     

      商贸物流产业作为菏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牡丹区的规划发展中具备战略性发展地位,城区南部已有毅德诚、居然之家、万福商贸城等五个大项目落地,预计今年一期可投入使用,物流商贸区雏形已现;城区北部,加强牡丹文化旅游新城区建设,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打通长城路,今年将继续打通西安路、牡丹北路、解放北街等,同时引进曹州古城等文化项目;提升传统服务业,弘扬特色餐饮文化,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菜系种类齐全的餐饮企业,打造特色小吃城和餐饮街;积极引进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服务机构,大力拓展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组织。

     

      “现代服务业兴起,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调转,可促使牡丹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张福龙说。

     

      菏泽牡丹突破100万亩时,可实现产值千亿元

     

      针对菏泽的牡丹产业前景,张福龙说,去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菏泽牡丹产业,并提出地方的发展要突出特色。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牡丹作为菏泽的名片,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以往观赏和药用的功效基础上,研发出食用等深层价值,牡丹产业得以快速推进。

     

      “孙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各县立足资源禀赋、区委条件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2-3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张福龙说,牡丹产业是菏泽的重点产业,牡丹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要确保牡丹产业在菏泽甚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去年,菏泽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其中牡丹区20万亩),按照规划,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00万亩。

     

      张福龙说,牡丹全身是宝,花根能入药、花瓣能入馔、花蕊能入茶,根据现代技术深加工而成的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牡丹胶囊、牡丹牙膏、牡丹精油则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说菏泽牡丹种植面积能达到100万亩,那么这些深加工产品以及牡丹文化产业、牡丹观光旅游产业等造就的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李强



新闻热线:0530-5122000 新闻邮箱:dzwhzjzz@126.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鍏充簬鎴戜滑 - 鎶ヤ笟闆嗗洟 - 鐗堟潈澹版槑 - 骞垮憡涓氬姟 - 涓氬姟鎷撳睍 - 浜烘墠鎷涜仒 - 鑱旂郴鏂瑰紡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澶т紬鎶ヤ笟闆嗗洟涓诲姙 Email:webmaster@dzwww.com 鏂伴椈淇℃伅鏈嶅姟璁稿彲璇�  闊冲儚鍒跺搧鍑虹増璁稿彲璇�
椴両CP澶�09023866鍙� 鏂板嚭缃戣瘉锛堥瞾锛夊瓧02鍙� 缃戠粶瑙嗗惉璁稿彲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