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城区长江路,看到城管,商户立即自觉地拆除自家的违规招牌。面对城管的说服教育,逐渐,大部分商户能像这样自觉配合。
菏泽城区振兴路,对经过很多次劝说后仍然不听的商户,执法员暂扣其经营物品。有的商户会“挽留”,但大多时候,城管和商户之间有的只是这种微小的“冲突”。
执法队员能一眼分辨出哪个是菜农,哪个是菜贩。对这位在丹阳路上自种自卖的菜农,执法队员带有更多的“同情”,他们会把菜农引导到合适的地方经营。“老人自己种菜,拉到城里卖不容易。”
丹阳路上,面对多次与自己“打游击”的菜贩,城管队员再次说服教育,并一起帮菜贩收起违规摆在街边的蔬菜。
长时间接触,执法队员对沿街不少商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这家小饭店的“老板”家庭困难,在保证秩序的同时,城管执法队员会尽可能“照顾”他们。
一家馍店的伙计正把摆在外面的蒸笼往里面挪。在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同时,让处于底层的商贩尽可能取得利润,常年执法的城管有适中的尺度。
这家振兴路上的商户违规经营,为达到警示的作用,城管暂扣其物品,并开具了单据。商贩自知自己错误,也就接受了。
为了补贴家用,一位女子在丹阳路中心小学附近占道摆起了摊,而她的儿子就在该校上学。执法队员说:“你该为孩子做个榜样”。女子听后满脸歉意,迅速收起了摊位。
城管队员执法也会遇到一些商贩情绪激动的突发情况,在网络信息时代,为了“安全”,录像取证工作很有必要
几年前,菏泽城管在城区曹州路成立了瓜果临时销售点。目前,该销售点经营秩序逐步成熟,这也是城管与商贩“共赢”的典范。
大众网菏泽10月31日讯(记者 刘 进)在菏泽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一个城市的面貌直接代表了城市形象,而城市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又直接关乎城市的形象,若让城市更加美好,还需两者产生“共鸣”。即日起,大众网将推出系列报道,以图、文形式展现城市管理的真实面貌。
开篇,我们聚焦两者的直接触碰——“城管执法员”检查治理“小商贩”。多年来,在众人眼中,“城管执法员”与“小商贩”是一个城市的“矛盾体”。一些小商贩认为,城管就是专找自己“麻烦”的强势群体;一些城管执法员则觉得,小商贩就是城市混乱秩序的制造者。唯有相互走近且彼此“体谅”,两者才会和谐相处。
今天,大众网记者跟随菏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开发区大队的12名执法队员,在菏泽城区长江路、桂陵路、振兴路、丹阳路和曹州路治理沿街小商贩的经营秩序,拍下了这10幅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