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蔬园全景图
村民在百蔬园里“上班”
大众网菏泽8月10日讯(记者 孔祥申)“这里是山东省最大的设施农业绿色生产基地,号称‘山东第一棚’。”郓城县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强信心满满地告诉大众网记者,百蔬园目前有6个连体大棚以及先进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吸纳周边10余个村、380余名贫困群众从事育苗、施肥、采摘等工作,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郓城县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2月,一期投资20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目前,合作社年供应绿色蔬菜1.8万吨,实现收入2200万元,是鲁西南最大的新型蔬菜种植基地。2017年,合作社计划将面积发展到2000亩,届时可带动周边19个村的15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加上土地入股分红受益,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0元以上,将实现当年脱贫。
“合作社首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其次录用入股农户人员。”刘强告诉大众网记者,基地目前种植品种以西红柿为主,同时种植新鲜时令蔬菜一年可分两季生产,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逐步进入香港、韩国、日本市场。“销路有了,产量就有保证,产量有了,贫困村民就不愁没活干,没工资发。”刘强说,目前在基地工作的贫困户村民约为380人左右,等到春秋丰收季,在此务工的群众有800余人,贫困户人员达到500多人。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给予社员每年每亩1150元的流转费,再加上承包社里土地的管理,每亩地每月650元工资,合作社里的村民成为了“上班族”,“下地上班去”成为郓城县张营镇仲楼村村民们的口头禅。
今年55岁的季大姐,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以前都是靠在周围打打零工挣钱供着一双儿女上大学,大半年也挣不到2000块钱,百蔬园建成后,季大姐经村里推荐到百蔬园工作,承包了合作社3亩土地,每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日子越来越好了。”季大姐说。
“我希望建一个技术培训学校,重点培训在基地打工的贫困户,让他们转变观念,学习实用技术,成为掌握技术的新型农民。”刘强告诉大众网记者,下一步,百蔬园将规划建设500吨恒温库、办公楼、蔬菜研发中心、技术培训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真正使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