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汽车频道 > 菏泽车市新闻

京冀或联合控霾 代表建议推绿色公共交通

2013-03-09 08:1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接受采访时介绍,北京的大气污染二成是周边省市输送,极端天气下周边输送达到四成,因此北京拟建议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指定部门牵头,实现PM2.5长期联防联控。针对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建设问题,李士祥表示,目前,京津冀三省市还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和企业跨地区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接受采访时介绍,北京的大气污染二成是周边省市输送,极端天气下周边输送达到四成,因此北京拟建议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指定部门牵头,实现PM2.5长期联防联控。针对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建设问题,李士祥表示,目前,京津冀三省市还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和企业跨地区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

      □关于大气污染

      周边最多输送40%PM2.5

      近日,北京再次出现污染天,李士祥表示,首都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治理任务繁重。在大气治理方面,区域污染输送问题成为华北地区大气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

      京华时报:周边省市的污染排放是否是导致北京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李士祥:有数字显示,北京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区域输送占25%左右,也就是周边省市的输送。“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区域输送可能达到40%左右。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区域联防联控。”

      京华时报:您提到希望国务院牵头治理北京大气污染,实现联防联控,目前进展到哪个阶段,今年能否实现?

      李士祥:是这样的,联防联控首先要有一个牵头部门,比如说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指定一个部门牵头,这个部门可以是环保部或发改委。因为单纯依靠北京和周边省市自己来协调,力度不够。北京之前曾经跟国家环保部讲过这个想法,环保部认为有必要,但目前还没有到国家层面上。前一阶段环保部帮助北京做了一些工作,但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个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极端天气下联防联控,比如上个月遇到的北京大面积雾霾,实现北京包括周边的一些企业关停,而一旦是非极端天气,雾霾并不非常严重时,还很难实现联防联控。

      京华时报:也就是不管天气是重污染,还是一般污染,联防联动将是一个长效机制。联防联控有什么具体措施?

      李士祥:我们现在考虑联防联控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治理。具体来讲,哪些区域必须绿化,哪些企业项目就不能上马。但是周边省市也要发展,单纯依靠环保部的力度也不够。因此,我们提出来要上升到国家层面。

      ■提出建议

      目标:10年PM2.5降三成

      针对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问题,闫傲霜提出,应该从技术层面创新治理办法。闫傲霜建议,环保部、科技部应联合牵头,指导北京制定蓝天行动计划,实现10年PM2.5等污染物下降三成的治理目标。

      闫傲霜表示,治理大气污染应该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指导,实现区域联防联控,建议国务院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和省级联合构建治理小组,研究制定整体规划,完善法规政策,将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总量控制,产业转型升级全部考虑进去。此外,还要实现大气污染紧急状况下的全方位监控措施,充分利用空间遥感技术监测,以及减排计划、绿色出行、日常节能、采暖方式改变等措施,降低污染排放。

      闫傲霜表示,目前北京面临着人口不断增长、汽车数量增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北京确实容易出现重度污染天气。要正视挑战,坚持不懈地治理大气污染。

      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建议,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产业准入政策及落后产能淘汰名录,坚决关闭不达标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2013年底重点区域全面供应国Ⅳ车用汽油,2014年底供应国Ⅳ车用柴油,2015年供应国Ⅴ油品。

      何维建议环保部、卫生部着手制定“国家空气质量与公众健康保障工程”规划,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公众健康改善指标和目标;加快PM2.5监测实施进程,力争2014年底全国所有城市完成PM2.5的监测及数据发布;加大电力、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的减排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此外,何维建议科技部设立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专项研究,加强大气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的基础性研究,研究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科学评估灰霾污染对公众健康的负面影响。

      □关于首都经济圈

      京津冀尚缺乏健全协调机制

      李士祥表示,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群不仅已经代表国家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综合单元,而且也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载体。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中,京津冀占据重要位置,打造首都经济圈就是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京华时报:目前首都经济圈的进展如何?

      李士祥: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三省市发展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和企业跨地区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功能定位、产业链条、资源整合、空间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不统筹、不协调、不互补。发展阶段的较大差异导致北京向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很困难。2012年北京市技术输入流向中,26.7%留在北京,56.3%流向外省市,17%出口。其中,输入到天津的只有0.8%,输入到河北的仅占

      2.4%。

      京华时报:首都经济圈的大规划什么时候出来?

      李士祥: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的规划,包括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实际上,很多人口的问题是从属在产业结构下面的,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聚集什么样的人口。目前,河北正在研究,北京市规划委参与其中。但不是简单的问题。我举例说下,比如北京要建的新机场,三分之二的面积在北京的土地上,而三分之一在河北的土地上,目前国家发改委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将统筹研究北京和河北的新机场布局问题。

      京华时报:您认为首都经济圈会为北京带来什么变化?

      李士祥:比如现在的空气污染治理,就需要首都经济圈发挥作用,实现联防联控。此外,北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方面。去年,北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193.3立方米,解决北京水资源紧张问题除了自身严格水资源管理外,还需要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和生态利益补偿机制。概括起来说,以首都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不仅能履行首都职能,而且能成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主流形态。首都有条件成为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商贸中心和跨国公司的控制中心。

     

        (责任编辑:杨曼)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