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1月21日讯(通讯员 马剑)“以前,大家忙完农活,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要不聊天,要不打牌,自从建了文体小广场,每天跳舞已经成为很多村民的必修课,要是哪天不跳,就觉得浑身不舒服。”1月21日上午,定陶县孟海镇东张村党支部书记张中华这样介绍本村的文化活动,“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动感的旋律、欢快的舞姿,晚上7点一到,三四十人的广场舞队伍就准时出现在孟海镇东张村文体小广场上,成员们着装统一,个个精气神儿十足。
记者走进东张村的农家书屋,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这里大约有30平方米,屋内摆放着四个书架,上面整齐排列着1000多本藏书,旁边则是供借阅者看书的桌椅。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借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家用医疗保健、法律等方面的书籍,还可以借到小说等文学类书籍,满足了村民多种阅读需求。
记者看到,在这里看书的不仅有年逾古稀的老农,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趁着现在有空,得抓紧时间学点有用的东西,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啊。”
孟海镇文宣办主任叶斌说,该镇村村都建有高标准的文体广场,不仅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求乐、求知、求技”。
孟海镇指导21个行政村培育一批自己的乡村文化能人,不断加大对文化能人的培养与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组织和引领作用。组建了东张村舞蹈队、马楼老年艺术团、东曹村曹后华剧社、北王村王云才琴书宣讲团等民间艺术团体,涌现出了一批小有名气的“乡土明星”。他们将近年来农村的新变化、新风尚融入到文艺作品中,自编自演了10多个节目。
“李贵荣老师真是专业,原来我对舞蹈一窍不通,经过老师的指点,现在成了我们村舞蹈队的领舞了。”东张村舞蹈队队员孙桂兰说。据了解,东张村已培养、组建了秧歌、腰鼓等多支农村业余表演团队,参与群众达100余人。在东张村的文化广场,腰鼓表演、戏曲联唱、秧歌巡游等活动天天不断,《春华秋实孟海颂》、《干部下乡万民乐》等取材于农民身边的节目,让村民们看得如痴如醉,拍手称好。
“不出家门就能听到这么好的戏,俺可真过足了瘾。”孟海镇北王村65岁的民间艺人王云才高兴地说。孟海镇组织的“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华丽的服装、精致的妆容、优美的唱腔,吸引着各村村民驻足观看。
为活跃文化氛围,该镇组织文艺团队走进学校、村队、企业,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的文艺演出活动,同时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广场舞比赛,设置奖项,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了时时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在农村文化建设上下了大力气,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场所、有设备、有队伍、有组织,方便老年人健身、孩子们玩耍,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孟海镇党委书记袁绍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