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省城的中考招生中,省实验中学录取至最低分393分的指标生,让指标生录取新政一度成为中考最热的话题。
如今两个月过去,这位393分的刘姓考生步入正常的学习。班主任李然告诉记者:“小刘只是文化课程基础稍差一点,但各方面都表现非常好,现在进步也很大,老师们甚至有点意外,这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当下的招考制度。”
□ 本报记者 王 原
让绝大多数孩子站在公平起点上
今年济南市的高中学校录取制度,由过去统一划线,改为按计划录取。按照这个原则,在享有指标生分配计划的各初中学校,享有指标生待遇的学生只要过了高中最低提档线390分,再根据学校所持有的各高中学校的指标生名额,以及自己的成绩在学校的排名,就可以填报一所自己理想的学校。
指标生制度对薄弱学校来讲,是一个大利好。在薄弱学校内部,考生也要进行竞争,争夺指标生名额,指标生拼的还是“硬实力”。
数据显示,今年的济南市指标生试点高中,指标生计划完成率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平均占到了招生总计划的65%;最高的达到68%,全部完成指标生招生计划。济南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春光说,省实验中学录取至最低分393分的指标生,一度引起社会热议,但这恰是今年招生的最大亮点,“它将为济南市基础教育注入更多正能量,也将是省城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起点”。
也有考生父母认为,指标生挤占了统招生的资源,影响了公平竞争。对此,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纮认为:指标生政策按教育部规定实行16年来,推进了教育公平。拿省实验中学为例,省实验公布的录取计划是2960人,指标生的计划是2009人,指标生实际录取2031人,多了22人。如果还原一下,用2960减2009,应该是951人,再减择校450,计划内统招生应该是501人。再看省实验中学网站招生情况公示,统招生实际招生544人,比501人还多了43人,“两项计划是分列的,不存在挤占问题”。
指标生录取制度刹住“择校风”
位于槐荫区张庄路的济南市第三十中学,今年这所初中全部230名毕业生中,24名学生被省实验中学录取,最后一名的成绩是500分,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校长陈树洪介绍,这些学生都是辖区内可以择校但留下的优秀生源,往年学区内的学生流失率大约在1/6左右,但从今年情况看,学生流失率大大下降,中考制度改革的优越性和导向性已经得到彰显。
他说,目前择校现象的存在,对于大多数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读书的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如果他们再没有机会享受更好的高中教育,那教育公平更无从谈起。按现今济南市中考制度设计,指标生占统招计划80%的刚性比例,再加上“计划为先、志愿随后”的按计划录取,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
而统招生和择校生的录取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还是会有很多孩子被重点高中录取。济南市教育局局长陈东生认为,目前仍保证一定比例的统招生,就是让学生们仍有一个全市竞争的平台,也让初中在教育水平上有一个参照。有人说,实行指标生制度让初中学校失去了动力,但基础教育的评价指标不是只有升学率,教育部日前也颁布了基础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基础教育来说,均衡是要义,要维持良好的教育生态,你不能说中考393分的考生,就一定比560分的考生没有发展前景。人的潜质也各不相同,不能按一个模子来要求,来培养。”
指标生计划如何分配更合理
当然,群众尤为关心的,是指标生的这些计划如何分配?怎样分配更合理?
王春光介绍,按济南市规划,2016年“高中招生指标全部分配给初中”,届时会根据教育部、山东省有关政策进行调整。目前确定的指标生、统招生比例会保持相对稳定,而指标生的指标如何分配更公平,是社会关注的另一个要点。
记者了解到,所谓“高中指标分配”,是指在高中统招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的指标,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指标分配招生实施方案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王春光表示,每年确定指标生招生人数,都是以当年毕业生人数为“基数”,每个初中所获得的指标生人数,也与毕业生人数有关。“不过,不是毕业生人数越多,指标就越多。按规定,择校生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5%,如果一个学校择校生比例太高,它所分配的指标生人数反而会降低,因为择校生人数不在测算‘基数’内。”按毕业生人数平均分配不是简单的按比例分配,而是一所初中毕业生总数除以总毕业生人数产生的数字,与一所高中指标生人数除以全市指标生总人数产生的数字结合产生。
另外,这几年,指标生分配名额不固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综合考虑初中对教育的贡献率。比如,济南市每年都会让高中拿出指标生人数的10%作为奖励指标,奖励201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一志愿计划内录取率超过55%的初中学校,及获评“2012至2013年度济南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的初中学校,以此激励初中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当然,有奖也有罚。济南市规定,对2012年未认真履行省市规范办学行为有关规定,违反素质教育有关要求,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初中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在2013年度高中招生指标生录取奖励数额分配中扣除5%至10%。
原标题:“393分上省实验”:教育均衡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