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各家银行与企业代表面对面洽谈。
阅读提示
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难找好项目,政府着急税源成长慢。为解决这个“三角”难题,日前,张店区政府拿出2600平方米的办公用地搭建了免费、长期的政银企合作平台——张店金融工商业交流促进中心,每周开一次“项目推介银企洽谈会”,让银企在政府公信的背书下简化审贷程序、降低贷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迅速达成信贷共识。
目前,该中心已成功举办了17场银企洽谈会,累计推介优质企业240家,促成贷款加授信近100亿元,成功率近90%,成为银企认可的好“媒人”。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杨学莹 见习记者 魏茜茜 刘 磊
每周一次银企相亲会
11月13日上午9点,在张店金融工商业交流促进中心五楼会议室,一周一次的银企洽谈会如期举办。14家银行与17家企业负责人把会议室的圆桌围得满满的。“希望企业努力推介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银行;银行也要重视企业,优质的客户,你不努力,别人就出手了!”主持人、张店金融工商业交流促进中心秘书长谢立勇的一番话,如同在保媒拉纤。
企业代表人手一册中心最新汇总的、近100页的《银行信贷产品服务手册》及各家银行联系人的电话表。银行代表的手里,也提前一周发放了企业简介、企业负责人通讯表。谢立勇告诉记者,仅凭这本《服务手册》,今年9月,淄博饭店和青岛银行淄博分行就做成了一笔4000万元的经营性物业贷。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信贷产品、特色服务后,17名企业相关负责人每人用5分钟介绍了企业经营情况、贷款需求。中心还为各家银行设置了洽谈室。“有意向的企业请进入洽谈室继续交谈。”谢立勇说。
“企业去年的利润多少,目前总负债多少?扩产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在您这里贷款,需要几家担保?有没有开工资卡、月底存款等附加条件?”在青岛银行的洽谈室,双方正在深入交流。
11时30分,记者看到,除了个别银行关门离去外,十多间银行洽谈室内多数还敞着门,银企围桌而谈。“我们看好了四五家企业,明后两天去挨个考察一下。”12点钟,招商银行淄博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华一边收拾资料,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政府背书打破银企心结
政府保媒拉纤,和银企“自由恋爱”有什么不同呢?
“主要是信任问题。开发新客户,银行业务员过去主要靠朋友介绍。”工商银行淄博张店支行行长霍瑞波告诉记者,“张店区注册企业有2万多家,到底哪家好?税务局顶多公布纳税几十强。而这个平台,政府推荐的企业信息准确率高。”
谢立勇说,“现在平台推荐的企业要通过两层筛选:先是各镇办园区或区发改、经信、工商、税务等部门推荐;区财政局在数据库里对这些企业‘挨个过筛子’,核实税收如何,优不优质。”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财税银联网,企业每交一笔税都能实时看到。”谢立勇指着办公桌上的电脑告诉记者,“特别是分税种数据,只有后台能看到。比如某企业流转税没上,说明没有销售收入;分配环节的税没交,证明没利润。在前期促成的近100亿元贷款中,还没有银行反映企业弄虚作假。”
山东东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涛告诉记者,他前不久去参会,当天就和工行张店支行达成了初步意向,第二天该行派人到厂现场查看,第三天支行特意为他们公司召开审贷会,初审通过,当天向省行发起贷款流程。在第20天左右,省行批准放款,800万元到账!翟涛对政企银平台的新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银行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霍瑞波对记者说,“以往我们在淄博16家工行支行中业绩一般,得益于这个平台,眼下我们的贷款户数和贷款余额在工行全省的区县支行里排第一了!对银行来说,有投放才有收益。”
政府:从“摘果子”到“种树”
财政局为什么要成立金融工商业交流促进中心?谢立勇告诉记者,主要是为了按照区委、区政府助推“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培植财源、涵养税源。
“过去财税‘开源’,一味靠查、找、堵,现在我们把关口前移,去培植税源。打个比方,以前是摘果子,现在是种树。”他说。
据统计,截至11月13日第17场银企洽谈会,张店金融工商业交流促进中心已累计推介了优质企业240家,贷款加授信近100亿元,融资成功率接近90%。
短短5个月时间,平台已在银行、企业间取得了广泛反响。淄博15家银行都已加入平台。目前,该中心正着手建立异地金融机构服务中心,在淄博未设分支机构,愿意给淄博当地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也可以参加洽谈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金洼地”,以加快资金流动、加大资金流入。
“今后,该中心还准备在现有基础上纳入评估等增值服务,逐步引入保险、证券、期货、担保、融资租赁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业态,为金融和工商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谢立勇说。
记者注意到,2013年8月7日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第8条提出“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推广建立市县金融服务中心、金融超市,做好投融资信息发布、金融产品推介、政策咨询、财务顾问等服务工作。”张店的尝试,暗合了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