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青岛时装周放大产业价值 培育青岛名牌产品500多

2014-04-28 11:06:00 作者:林 刚  来源:青岛日报
2014第十四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暨青岛名牌产品展示周、第三届青岛市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成果展(简称“双周一会”)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参会企业达到近500家。自2001后开始举办以来,青岛时装周不断转型发展,目前已从由单一的时装品牌发布平台,转型为青岛工业产业升级平台,通过面向全球的展示、交易、交流与合作,推动青岛名牌产品、纺织服装品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以及工业升级提升发展,从无到有女装品牌50余个、“专精特新”产品近300个,同时培育青岛名牌产品500余个以及3D打印等一批蓝色、高端、新兴品牌,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林 刚

      2014第十四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暨青岛名牌产品展示周、第三届青岛市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成果展(简称“双周一会”)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参会企业达到近500家。自2001后开始举办以来,青岛时装周不断转型发展,目前已从由单一的时装品牌发布平台,转型为青岛工业产业升级平台,通过面向全球的展示、交易、交流与合作,推动青岛名牌产品、纺织服装品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以及工业升级提升发展,从无到有女装品牌50余个、“专精特新”产品近300个,同时培育青岛名牌产品500余个以及3D打印等一批蓝色、高端、新兴品牌,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培育女装品牌50余个

      “青岛时装周近年来与产业的对接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时装周加快转型步伐,将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作为主要宗旨,放大青岛产业价值的平台功能日益显现。”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

      张一华是青岛时装周2005年评选出的首届“十佳设计师”之一,当年就创立了“一华正红”高端女装品牌,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从创立初期员工仅有12人,发展到现在拥有员工近百人。2001年举办第一届时装周时,我市没有一家女装品牌,目前女装品牌达到50多个,时装周在品牌培育、人才扶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今年确认参展的92家企业中,有50家自2009年开始就持续参加青岛名牌产品展示周。”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时装周的青岛名牌产品展示周、青岛名牌产品神州行等活动平台,我市一批企业迅速扩大市场,直接受益于时装周的青岛妙府老酒公司,从2009年到2013年产值翻了两番。依托时装周平台,我市累计培育青岛名牌产品达到500余个。

      培育 “专精特新”产品近300个

      连续参加12年青岛时装周、专注于内衣产品的青岛红妮公司,原先是我市一家小型服装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千万,目前年销售收入已达到近3亿元。“青岛时装周作为品牌推广和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对我们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红妮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在时装周首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上,青岛博宁福田公司自主研发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了成套系统的集中展示,并很快接到参与地铁项目的竞标邀请。“去年1月,我们成功中标青岛地铁3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项目,收到了7000余万元的大单,由此进入高端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行列。”该公司董事长夏继禹说。

      在我市,像红妮、博宁福田这样由时装周一手培育、扶持起来的专、精、特、新企业有一大批,参展企业研制的智能机器人、离子色谱仪、多用途无人机等产品,今年均在时装周上亮相。据市经信委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市借助时装周等重要平台,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产品近300个,其中46个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12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

      培育3D打印等 “蓝高新”品牌

      在去年举行的时装周上,青岛尤尼科技公司发布的3D打印产品引起了轰动效应,并借助时装周平台展开合作研发与市场开拓,目前已先后推出应用于医疗、食品、教育等各个行业的多种类型3D打印机以及工业级彩色树脂3D打印机。本届时装周,尤尼科技公司将推出既能打印弹性软质材料服装、又能打印硬质材料模特立体模型的多功能3D服装打印机。

      “依托时装周平台,我市近年来大力培育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品牌,推动全市工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项阳青表示。在本届时装周上,包括青岛尤尼科技公司3D打印产品等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和技术将集中亮相,这些产品和技术在细分行业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带给现场观众奇妙的前沿科技创新体验的同时,将在引领我市企业向蓝色、高端、新兴领域方向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