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珺艰难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右侧女孩)见习记者 王宗阳 摄
招聘会现场 见习记者 王宗阳 摄
大众网济南5月13日讯(见习记者 王宗阳 毛德勋)火红的玫瑰,金黄的葫芦,乖巧可人的小熊……若不是记者现场看到,很难想象这些艺术品,出自一个“唐氏综合症”女孩之手。5月18日是第24次“全国助残日”,13日上午9点,济南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在老东门热闹举行。现场不少残疾人抱怨“就业难”,而一位特殊女孩的出现,让他们改变了看法。
苦学6年,脑瘫儿变巧手匠
为庆祝第24次“全国助残日”,5月13日上午9点,济南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在老东门万货汇时尚购物广场举行。在现场记者发现,大多数求职残疾人,年龄都在40岁到50岁之间,其中以肢体残疾为主。
在山东塑料厂倒闭前,50岁的老马曾是其中一员。他说,自己是腿残疾,但有电焊气焊的手艺。“我没找到要电焊工的单位。像我们这样,很多来求职的残疾人,其实都有手艺。但这次我发现大多是体力工作,年龄偏大成了一道‘坎’。”记者发现,此次招聘会吸引了银座、大润发、中国平安等58家用人单位,可提供120多个岗位。多数企业招聘类别为肢体残疾,从事的工作集中在收银、家政、保洁等。
而在现场,不仅有来求职的,还有来“展示”的。来自29岁的米珺,从小患上唐氏综合症。而她却用惊人的毅力,用6年的时间,学会了手工工艺。用塑料球,编织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物件。有大龙、小熊,还有玫瑰、葫芦。和她一起来的,还有“我的兄弟姐妹爱心驿站”中的智力残疾年轻人。带队的冯华芝老师告诉记者,做手工活,对普通来说都不容易,对这些特特殊人群,困难可想而知。而他们自食其力,把工艺品义卖,所得钱款将用作其他残疾人共同的生活费。
学到本科,他却仍难觅工作
米珺艰难地拿着自己的工艺品,一字一顿地向人们“推销”。“这么漂亮,真是你做的?”这一幕,连不少在场的残疾人都为之动容,纷纷掏钱购买,说这些智力残疾的年轻人,和他们一笔“更不容易”。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还遇到一位在一家信息科技企业展位前踌躇的闫大姐。
据了解家住历下区的闫大姐此行是为了给远在天津的儿子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闫大姐的儿子现在是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四应届毕业生,患有先天听力一级残疾,在没有听力辅助设施的前提下基本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在今年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招聘市场上,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不仅要客服自身的身体缺陷,还要与千千万万身体健康的大学毕业生在同一平台上一起来竞争。
但目前各招聘单位表示,他们还没有向有听力障碍等身体缺陷的残疾人倾斜,闫大姐谈到今年春天以来,孩子陆续参加了几场招聘会,网上也投过无数简历,虽然各用人单位没有明确拒绝录用残疾人,但显然面试结果都不能叫人满意。“前段时间孩子也参加了某事业单位的招聘笔试,最低录取分数61分,由于没有针对听力残疾的照顾政策,孩子遗憾的以7分之差与心仪工作失之交臂……”谈到这里闫大姐流下来心酸的泪水,闫大姐说:“孩子通过超越常人几倍的努力考上大学,没想到现在找工作由于自身的残疾又面临更大的困难。”
助残日,各种培训招聘等你来
5月18日是是第24次“全国助残日”,日前济南市也传出利好消息:市交通运输局近日下发《济南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试行)》,《济规》中两度提到一个“新词”———“无障碍出租车”。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专门为残疾人朋友提供用车服务的特殊出租车。“无障碍出租车”列入地方规定,意味着今后济南市计划在合适时机推出这项残疾人的服务举措。
而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济南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表示今年起将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能力评估和智力残疾人过渡性就业等特色工作。近期将组织举办计算机平面设计、手机电脑维修、电子商务、电焊、面点、美甲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培训合格的尽兴职业资格鉴定后,颁发“双证”(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优秀学员推荐、帮扶就业。
记者了解到,除5月13日招聘会外,近期还计划再举办两场残疾人招聘会。分别是5月15日,上午9点到11点30分,英雄山北广场;5月16日9点到11点30分,天桥区“五一”广场有关就业培训和招聘具体事宜,可拨打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电话89730859、89730963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