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济南专家、开发商解读“央五条”:难立竿见影

2014-05-15 11:23:00 作者:张阳阳  来源:山东商报
12日,央行召集15家商业银行召开了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本报记者针对本次事件采访了有关业内专家,大家认为,这是楼市的一次利好政策,但本次座谈会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张阳阳)12日,央行召集15家商业银行召开了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本报记者针对本次事件采访了有关业内专家,大家认为,这是楼市的一次利好政策,但本次座谈会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某在济开发商负责人认为,现在国内楼市受较多“唱空言论”的影响,不少开发商和购房者对市场信心的不足,本次央行座谈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稳定市场情绪。但是由于其提出的几点要求并不是硬性政策,具体执行有可能会经历一段较长的过程,所以效果并不一定会立竿见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教授认为,这次央行座谈会虽然只是给出指导意见,但是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十八大的政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指导意见,各银行、企业再根据指导意见作出合理的调整,这也是市场化的一种表现。李铁岗认为,央行给出的指导意见,前两条意义更大。前段时间,各银行在房产方面投入的信贷资源并不是很足,房产类贷款需要从其他各种渠道进行补充,现在给出的指导意见,直接要求优先满足家庭首套房贷款,更有利于满足购房者的贷款需求。同时,科学合理的定价,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房产企业资金压力,并且使首套房贷款利率更趋于平稳。而服务效率的提高不仅会缩短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时间,也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产出效率”。

      央行发声并不意味着调控转向

      新华社文章称,体现了一直以来的差别化房贷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这是在当前房地产贷款市场出现一定程度萎靡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调控部门首度发声,要求商业银行落实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对首套房房贷需求给予支持。央行力挺首套房房贷需求,体现了一直以来的差别化房贷政策,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方向的变化,市场不宜过多解读。

      差别化房贷政策,简单而言即对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予以支持,同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对前者给予政策性贷款优惠,而对后者严格贷款投放,增加其投资成本。

      “差别化房贷政策具有稳增长、保民生、抑投机的多重功能,是金融调控部门对房地产贷款一以贯之的原则,迄今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房价暴跌会引发危机

      央行智库、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日前指出,中国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是:如果2014年中国经历一场危机,则这场危机的触发点很可能是房地产价格暴跌。

      他分析,房地产价格暴跌冲击金融体系的第一个环节是银行按揭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尽管房地产业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20%左右,但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和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出现问题,相关贷款也会出问题。

      政府今年对房价下行容忍度会很小

      日前,中信里昂证券亚洲地区房地产行业研究部主管王艳对目前北京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和政府对房地产下行的容忍度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政府对房价下行的容忍度很小,因为政府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要对银行业进行改革,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今年银行和房地产市场一起发生下滑,那么政府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不利于改革进行。

      房贷新政可缓解经济下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个人住房贷款有经济增长的稳定功能,央行此时关注住房信贷问题可缓解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

      郭田勇认为,住宅有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属性,容易形成“买涨不买跌”、“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信贷政策收紧,会影响房价和房地产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回暖冲击很大。“这种行为一定是弊大于利”,郭田勇说。 综合新华社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