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金融机构少得可怜,且揽储的多放贷的少,
菏泽搭建“乡镇金融平台”
解难题农村市场急盼金融业眷顾
4月22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把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等。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本报通讯员 常慕城
乡镇搭起“金融平台”
今年四月初,菏泽市举行政银保农对接会,搭建支持“三农”的“乡镇金融平台”,42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170家乡镇政府与15家县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97份,与4家县区保险业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79份,各乡镇政府将在金融机构的办公地点、业务开展、联系沟通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配合。对于菏泽的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农业企业而言,今后,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金融保险等业务。
记者在签约现场看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单县支公司与单县浮岗镇签订合作协议,新增“三农”保险服务站1个,在村居新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点31个。
中国建设银行菏泽分行行长白彤文表示,今年建行将加快推进ATM、POS、助农取款点等自助渠道在重点乡镇的布放,并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业务,以及移动支付、微信银行等新兴服务,多渠道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现代农业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在乡镇这一层面,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尤其是像菏泽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与我省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充分、不到位的情况很突出。尤其是乡镇和农村,更是缺少现代金融“眷顾”,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巨大资金缺口,仅靠农业和农民的自身积累并不现实。
单县浮岗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朱成金告诉记者:“以前乡镇只有邮储银行、信用社,金融保险机构少得可怜,农民群众办理业务既不方便也不实惠。而且银行揽储的多,放贷的少。”
“乡镇和银行共同搭建平台,对我们家庭农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成武县首家家庭农场——常青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付长清说,农场计划再扩大规模,并购买收割机等农机具,需要资金20万元。借助这个平台,付长清与成武县农业银行顺利签订了20万元融资协议。
有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农业领域已成为最具潜力的金融新兴市场之一。菏泽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市场广阔,金融业通过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分享农业发展红利,也有助于促进金融保险业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农村放贷,担保方式待拓宽
扩大“三农”投资,金融部门是否面临着更大的贷款风险?
白彤文表示,近年来,涉农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稳步增长,大体稳定在10%左右,这有助于银行贷款的安全回收。
有事实为证:不久前,菏泽市评选首届“市长杯”,在全市范围内寻找纳税过千万元、连续三年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结果两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是涉农企业。从事食品加工的曹县巨鑫源公司是这两家企业之一,总经理赵鲁豫说,企业产品市场需求很大,但在基地建设、品牌推广和科研投入方面,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菏泽分行行长王有强认为,为尽可能减少金融风险,在乡镇这个平台上放贷,要探索新型担保方式。下一步,银行要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型农机具等抵(质)押贷款,并积极发展互助担保金、农户联保、产业链企业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等新型担保贷款业务,拓宽担保渠道。
菏泽市委副书记解维俊认为,菏泽正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全市1200万亩土地就由“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解决了农村面广量大的担保难问题,为各金融保险单位提高优质增量、调整优化存量信贷结构创造了良好机遇。
在乡镇政府这个层面,也有很多工作可做。牡丹区胡集镇镇长张合生表示,将通过评选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乡镇和广大农村取得银行的放贷信任很不容易,基层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加以维护,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