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滨州69个村通公路后摘掉“光棍村“帽子

2014-05-24 08:55: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国君
滨州惠民县皂户李镇陈坡牛村公路已经修好,现在正在铺设排水沟,陈坡牛村将彻底告别没有公路的历史。”  如今笔直的公路直通惠民县皂户李镇园子李村村外,大批的商贩争相来园子李村抢购白蜡树苗,大大提高了这个村的经济收入。

      滨州惠民县皂户李镇陈坡牛村公路已经修好,现在正在铺设排水沟,陈坡牛村将彻底告别没有公路的历史。(张国君 摄)

      滨州无棣县佘家镇门道口前村修好的公路清洁笔挺,两旁的绿化树已是枝繁叶茂。(张国君 摄)

      滨州惠民县皂户李镇园子李村通路后带火了村民的树苗生意。(张国君 摄)

      大众网滨州5月23日讯(见习记者 张国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滨州市69个村的真实写照,由于不通公路,连姑娘都不愿意嫁到这些村子里来。2013年5月滨州市正式启动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这69个村将彻底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摘掉“光棍村”的帽子。近日,大众网记者实地走访了这些村子,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通路

      孩子上学困难,外出打工不便,姑娘嫁不进来,就连小商贩都不愿来

      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办事处的小吴家村村民吴大爷介绍说,“我们这个村曾经8年没添过一个孩子,外村的姑娘谁也不愿嫁过来,都是因为没有路啊!” 据吴大爷介绍,这个村建国以来就没有修过路,更没有硬化过,一到下雨天,路上便成了泥潭,村里人出不去,外边人进不来。村里一共有200多人,打光棍的就有四五十人,外村的姑娘谁也不愿嫁到这个村,就连这个村的村委班子成员也有三人是光棍。因为路不好,卖水果、鸡蛋、蔬菜的商贩也都不愿意来小吴家村。

      “一遇到下雨天,孩子上学变得很麻烦,路上全是泥糊涂,校车根本开不过来,都是大人背着孩子到另一个村口,才能坐上校车。”无棣县交通局局长李强介绍小吴家村时说,不通公路,村里人想到镇上或县里打工也很难,因为一旦下了雨,他们就不好出去,就容易迟到或旷工,所以工厂也不愿意招这个村的人。

      这样的困境在这69个村是普遍现象。

      惠民县皂户李镇园子李村村民以种植白蜡树苗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在没有修通公路时,树苗卖的很不好,很多的商贩一听说村里不通公路就直接不来了。

      滨州市体育局来陈坡牛村任第一书记的李宝玉说,“来这个村后,才真正发现不通公路村民真是困难重重。”孩子们上学要到四五公里外的学校,一遇到下雨天,村路都变成了泥潭。这些孩子们有的就不去上学了,有的孩子是被家长用手推车推着趟着泥泞的村路去上学,机动三轮车或电动车根本用不上。

      筹资金

      市县财政拨一块、乡镇财政补一块、村民自筹一块,多渠道筹集修路资金

      为解决这69个村子的出行难问题,2013年5月滨州市正式启动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主要是实现农村公路三大目标,一是解决村级断头路问题,实现主要街道与邻近公路的连接通达;二是改善和实现村与村之间的必要通达;三是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到两条主要街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市县财政按照每修一公里公路给予12万元的补助,乡镇财政补助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村级公路每一公里的成本大约是35万,村民自筹的那部分其实压力不小。”滨州市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王玉超介绍说,人口几百人甚至一两百人的小村要筹集资金不容易,尤其是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的村子。

      在无棣县佘家镇门道口前村,为了修通村里的公路,一位开纺织公司的村民李建军一次性捐了15万。“加上上级补助的12万,基本上能修通一公里的路了。”无棣县交通局局长李强说,一些在外工作的村民都捐的比较多,尤其是干企业开公司的村民富裕了,捐钱很是大方,有个村一位叫王雪峰的村民一次性捐了50万。

      像这样个人一次性捐款几十万的情况并不多见,滨州市体育局来陈坡牛村任第一书记的李宝玉说,“陈坡牛村一共就100来人,村民又都没什么钱,捐钱只是杯水车薪。除了市县的财政补助,我们局里无偿拨了30万。”

      69个村子克服了种种困难,从种种渠道筹集资金,终于通了路。

      修了路

      69个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通路,给这些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好了,小吴家村已经通了公路,1700米长4米宽的公路直通村里村外,和外界联系变得非常方便了。”李强说,现在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耽误上学了,村民可以外出打工了,可以做买卖了,富裕了自然就会有姑娘愿意嫁到这个村,“光棍村”的帽子也就要摘掉了。

      陈坡牛村村民一位陈大娘说,“随着公路铺好,一些商贩也开始进村了,卖水果、蔬菜、生活日用品的买卖人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如今笔直的公路直通惠民县皂户李镇园子李村村外,大批的商贩争相来园子李村抢购白蜡树苗,大大提高了这个村的经济收入。“现在结婚都用一个长长的车队迎亲,有的从村西头排到村东头,再也不用管下不下雨了。”康汝华笑着说,村民种树苗发财了,结婚仪式也越来越隆重了。

责任编辑:张银萍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