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8月7日讯(记者 李兆辉)近日,山东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召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改革专题会议,山东省发改委提出了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和思路。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山东目前已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发放“经济身份证”138万份,全面覆盖开立基本账户的机构。为建立更高层次社会信用体系,省发改委提出建立“一网三库一平台”五大信用载体,尤其是“信用山东”官方网站的建立,将分等级地向社会公开信用信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已启动
今年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于6月份正式印发,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此后,山东省政府把本省的规划编制工作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规划编制小组。由省发改委、人行济南分行、省宏观院组成规划编制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山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务锋介绍,目前,小组正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进度,力争9月底完成规划初稿,年底前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除此之外,大众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省直有关部门已建立起各类管理信息系统20多个,涉及大学生诚信、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社会保险、产品质量、个人信贷等多个行业类别。如省法院建立了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将全省各级法院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步骤、程序、措施都进行录入,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法院共录入案件135万余件;省工商局在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省质监局搭建了省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有效监督企业严格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与此同时,全省环保行政处罚信息、行政许可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都已经实现了定期、集中录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逐步成为政府行政、部门管理、市场交易的重要参考。
已发放138万份“经济身份证”
众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随着山东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和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市场主体在金融信贷、合同履约、商务谈判、项目投资等活动中,对信用记录、信用报告等产生了大量需求。
对此,张务锋介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对提供信用产品等市场能做的事情,要把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出规划、定标准、建平台、修政策、重监管等单靠市场做不了的事情,政府要主动介入、积极作为、加强服务,“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
201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做了调整,即由原来的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整为省发改委与人行济南分行“双牵头”。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修订、平台建设、宣传引导等前期工作,开展了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促进了各行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机制。截至2014年5月底,全省共发放信用代码证138万份,对开立基本账户的机构实现了100%全面覆盖。同时大力推进信用信息成果应用,初步建立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而所谓机构信用代码,是从信用的角度编制的用于识别机构身份的代码标识,共18位,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等各类机构,是各类机构的“经济身份证”。
将建设“信用山东”官方网站
据了解,省发改委、人行济南分行研究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包括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强化行业信用、地方信用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支撑,健全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切实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 “信用山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张务锋介绍,在具体工作中,省发改委研究提出建立“一网三库一平台”五大信用载体。其中“一网”,是指建设“信用山东”官方网站。对基础信息、资质信息可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一般查询;对行为信息、惩戒信息可按照轻微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等不同信用等级提供授权查询。同时,严格保守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做好信用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
“三库”是指建立完善三个基本数据库。即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数据库将按照基础信息、资质信息、行为信息、惩戒信息等分级分类管理,按月及时调整更新。
而“平台”则是指建立全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
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没有上位法。社会信用管理规定只能散见于《公司法》、《保密法》、《物权法》、《合同法》、《证券法》、《食品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张务锋说,在推进山东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加强顶层设计,为国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另外,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张务锋说,目前服务业是山东产业发展的“短板”,而信用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用服务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对处在萌芽状态的信用服务业,要站在支持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高度,扶上马送一程,促进其产业链拉长、价值链高端和财税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