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崂山太清宫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张德,40多年前他曾率部队驻在太清宫,如今已82岁高龄的他从广州来青,故地重游。除了和战友们重聚,张德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看当年那棵被他和战友从火灾中救出的古汉柏树,为此他专门写了《忆太清宫历险的古汉柏》,记录驻队战友有关太清宫的文章,并将手抄本赠送给了青岛市档案局。 记者 王伟
故地重游叙过往
“当年的水塔还在么? ”老人在战友的搀扶下迈进门槛,边走边问。当年的水塔、部队营房、林区和运动场早已经改头换面,但是亲切感却丝毫未减:“老道观都没变啊,跟以前一样。 ”在太清宫内转了半个多小时,老人仍然兴致盎然,不时跟旁边两位战友说话,回忆驻防期间的点滴故事。 “还能有机会再回来看看,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了。 ”老人激动地说。当年部队的副连长,今年68岁的王余忠告诉记者,老指导员曾多次想回到太清宫看看,但因为高龄及健康问题一再耽搁至今。
“太清宫的变化太大了,但是道观等建筑保存得非常好。 ”王余忠告诉记者,自从离开太清宫后他已经是第三次重游太清。王余忠回忆道,当年驻守太清宫时老指导员张德就十分看重太清宫内古树和植物的保护,三天两头教育部队战士要守护院内植物。走到当年救下的那棵2000多年树龄的古汉柏树前,张德一下子激动起来,他仰望参天的树冠,回忆起当年古树历险的故事,开始滔滔不绝地为旁人讲述。
回忆古柏历险记
在崂山众多的古树名木中,太清宫的“汉柏凌霄”以其2100年的树龄最为引人关注。古树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其中,对于1973年那场火灾更是众说纷纭,最多的解释为雷劈。昨天,张德讲述了古树失火的往事。“着火点是在距地面四米多高的树洞里,烟火在树身内直冲十几米高的主干顶。 ”张德在其回忆录《忆太清宫历险的古汉柏》中提到,因着火点较高,且火势因树洞吸力异常凶猛,战士们用脸盆泼进去的水无异于杯水车薪。此时,张德打电话将部队的槽车叫来,才将火扑灭。 “当时若是救不下、保不住这两千两百多年的古树,我们就是千古罪人啊! "张德忆起当年的情形仍唏嘘不已。他说,当年的大火是由院内的儿童烧马蜂窝引起的,而不是此后传说的雷电引起。
1991年,张德也曾故地重游,当年他听见有导游向游客介绍说,1973年的那场大火被扑灭是“全凭道光显灵,派下天兵天将,顿时倾盆大雨,降服了火魔”。身处一旁的张德闻言叹息,想着自己应将事实记录下来,这也是促成其编著《忆太清宫历险的古汉柏》一书的原因。
青色封皮、薄宣纸、蝇头小楷,张德手捧那本一笔一划誊写的《忆太清宫历险的古汉柏》告诉记者,他将这么多年来战友们书写的有关太清宫的故事都记录在册,希望能记录下当年的太清宫。战友们告诉记者,张德老人因帕金森症导致双手颤抖,小册子花费了老人一个多月的时间。
“就是希望能留下点什么,我对太清宫的感情太深了,什么语言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老人一字一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