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适应当前就业的大环境,研究生们不仅在待遇上放低了要求,在就业企业的规模上也降了身段,很多过去较少关注的中小企业中的常规岗位,今年也成了研究生们争夺的对象。记者在现场看到,青岛当地的中小型企业受到研究生的广泛关注,不少摊位前出现排长队现象。
“目前,高校毕业生整体呈现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 ‘倒金字塔’态势。”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正龙说,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学毕业生过剩与缺工严重两极分化持续升级,造成了“就业慌”与“用工荒”并存的窘境。
现场
薪酬是毕业生关注焦点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查看了多家招聘企业的信息,发现给出的福利待遇和薪酬参差不齐,有月薪1800元加工作量奖励的,也有月薪近4000元外带“五险一金”等优厚条件的,大多数企业给出的薪酬则在2000元-3000元之间。而高薪招聘单位的吸引力明显要大很多,不少毕业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准备咨询。山科大经管学院的小林转了多家摊位,却一份简历也没投。记者问他为什么没有投简历,他说:“我想在青岛就业,但是企业给的工资大都是2000元左右,一个月工资除去吃住所剩无几,感觉压力太大。”说完,就匆匆告别记者去别的摊位了。
建议
认清自我不唯薪酬
“毕业生要谨慎签约,在决定与用人单位签约前,一定要对自我、对用人单位、对市场行情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正龙说,经过此供需见面会,2000多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已签约的同学一方面要坚持把学业完成好,另一方面还可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熟悉岗位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铺路。“希望大家不唯薪酬论,而是要将个人兴趣、自身专业能力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有机结合起来。”吴正龙表示。 (刘海龙 韩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