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勇 报道 王修林委员《关于加快推动设立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议》提案受到媒体关注。
青岛即发集团自主研发,从虾、蟹等海洋生物甲克中提取纤维用于纺织制造和医学应用。图为技术人员在展示虾蟹壳纤维制作的成衣。(资料图)
□ 本报记者 魏 然 赵 琳 江昊鹏
“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王修林7日告诉记者,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设立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议》提案,建议国家支持在山东半岛6个国家高新区及其相应的辐射区,推广应用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山东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王修林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的“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必然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这其中,最具活力的驱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现在我们建了很多区域、平台,比如大学生创业中心、科技孵化器、高新区等,多数都是部门主导、部分要素结合,难以实现所有要素的结合。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希望能够达到科技与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等多要素的系统性的紧密结合,形成集成效应。”
山东半岛在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呈现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以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城市为主体的发展框架,但是各地在发展中也确实存在规模过小、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一些体制性弊端。在这样背景下,设立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方面可以推动山东半岛创新型城市群发展壮大,打造环渤海经济区的南部核心城市群;另一方面将突破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统筹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蓝色经济区建设,推动海陆一体化发展,带动山东省、环渤海经济区的创新发展。对于京津冀经济带发展也会起到重要辐射作用。
王修林认为,山东半岛经济和产业基础雄厚,蓝色经济产业发展底蕴深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明显,创新发展环境优越。比如说,半岛6市目前拥有103所高等院校、6个国家高新区、24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00多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16.3亿元,占全国的1.8%。共建有14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数量约占全国的1/10,创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7家,建有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4个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具备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和基础。”
因此,王修林在提案中建议,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要求,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路径,着重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着力构建良好创新机制和创新创业环境;着力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着力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高端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创新型城市群、新产业隆起带、国际化桥头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