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4月24日讯 1955年10月出生的司兆莉是蓬莱市司家庄社区的一位普通妇女,提起司兆莉,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多年来,她把孝敬父亲及照顾患有精神病哥哥当成最重要的事。在尊老爱幼建立和睦家庭中为儿女为社会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司兆莉为全家6口人包馄饨
司兆莉给二哥喂饭
司兆莉二哥和孙女
司兆莉与小孙女赏花
幸福的司兆莉全家福
照顾家人,放弃“铁饭碗”
司兆莉的二哥3岁时由于发高烧导致智力异常,智商只相当于1岁的孩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父亲常年在外上班,从司兆莉懂事开始,就帮着母亲干家务、照顾哥哥,也深深体会母亲独自拉扯孩子的艰辛。
23岁那年,按照国家政策,司兆莉可以到天津接父亲的班,捧上“铁饭碗”。可是,司兆莉却又犯了愁: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按人口分到各家,她要是走了,妈妈带着二哥可怎么生活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司兆莉毅然放弃了工作。
不离不弃照顾患病二哥,招入赘女婿
司兆莉26岁时,说媒的人一拨又一拨。凭着她的个人条件,找个好人家不是难事,但司兆莉却有自己的择偶标准:能入赘,能帮她孝敬老人、照顾哥哥。想娶她的人,好多都被吓退。但司兆莉的孝心之举,却着实感动了一名小伙,他就是后来成为司兆莉丈夫的王军。自从来到这个家庭,王军就主动帮着照顾母亲和二哥,成了这个家的主劳力。
成家后,虽然要照顾妈妈和二哥,司兆莉还是会尽己所能给公婆养老费,公婆生活不能自理了,她就与其他姊妹一起轮流照顾老人。几年前公公过世了,婆婆考虑她负担太重,主动提出不用她照顾,司兆莉就每年拿出一笔钱当赡养费。
1988年,司兆莉的母亲因乳腺癌去世。当时司兆莉在村里的建筑队干会计,为了二哥,她又一次放弃了工作,回家专职照顾二哥。二哥吃饭不知道饥饱、大小便不知道说,常常一天要换六七套衣服。为了方便照顾二哥,司兆莉夫妻俩就与二哥睡在了一张床上,这一睡就二十多年。司兆莉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半夜起来,叫醒二哥起来上厕所,多少次陪着二哥彻夜久坐,多少次给二哥换洗尿垫、尿布、多少次满街地找二哥……
端屎端尿照顾脑血栓父亲
1992年,司兆莉的父亲从岗位上退下来,由于常年孤身在外工作,身体落下了不少的毛病。2010年5月,父亲突发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能让父亲康复,她和丈夫轮换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屎端尿。
老人平时喜欢干净,病重期间,司兆莉用温水每天给父亲擦洗身子,经过几个月精心治疗和照顾,奇迹终于出现了。父亲能拄着拐棍下地,自己能上卫生间大小便了。2013年7月,91岁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虽全力抢救,仍没留住老人的生命。
现如今父母都去世了,司兆莉仍然坚守着自己心底的承诺,无怨无悔地照顾已经63岁的二哥。“二哥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司兆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