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年时间培养3万名大学生创客,打造50个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扶持1.5万名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市人社局与青岛日报/青报网战略合作的首项务实举措,昨日,双方在全市正式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海鸥行动计划”,将充分发挥并融合各自政策资源、媒介平台的优势,引领和帮扶大学生在青成功创业。
本着“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海鸥行动计划”重点面向我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出国(境)留学回国人员(以下并称“大学生”)展开。
根据“海鸥行动计划”,从2015年起,双方将用三年时间,推进落实“3515”工作目标,即培养3万名大学生创客,打造50个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扶持1.5万名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实施七大创业行动,全面推进“海鸥行动计划”落实,引领和帮扶大学生在青成功创业。
本着补齐大学生创业短板的初衷和目的,“海鸥行动计划”将根据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各项需求,着力打造创业载体建设“摇篮”行动、创业精英选拔“育苗”行动、创业资金支撑“天使”行动、创业培训教育“励智”行动、创业导师牵手“领航”行动、创业实践“互联网+”行动、创业生态优化“筑梦”行动等七大创业帮扶行动,为大学生创业构筑一条龙创业服务链条。
另据了解,2015年青岛市大学生创业精英“BEST计划”作为“海鸥行动计划”中“育苗”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出108个创新性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优秀创业项目及其创业团队进行重点培养。目前正在火热报名中,社会组第一期集中赛程将在6月27日至7月4日进行,获胜团队将获得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创业奖金,入围108的创业团队还将享受创业孵化基地入驻推荐、创业导师深入指导、创业资金扶持、集中办公服务、创业资源对接等七大创业服务,更多大赛详情可登录大赛官网查询:http://best.chinaeu.com.cn。
营造大学生创业良好生态环境
——专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纪敏
昨天,青岛市人社局与青岛日报/青报网联合启动实施“海鸥行动计划”,重点面向我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出国(境)留学回国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创业引领活动,激励、推动和帮扶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围绕该行动计划以及全市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专访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纪敏。
记者:纪局长,这次我市启动“海鸥行动计划”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纪局长:今年,中央提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发展新引擎,迅速在全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6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观摩会议,会上提出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三创”战略。本次启动的“海鸥行动计划”,是市人社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创”行动部署的实际举措之一,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创新创业困难、发挥创新创业优势,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全市打造“创业之都”培养一批“尖头兵”。
记者:据了解,我市最早一批被国务院授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在全国最早形成了对大学生等各类群体的创业扶持模式,这次“海鸥行动计划”的实施与以往的创业扶持模式有什么不同?
纪局长:我市的创业扶持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尤其是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比方说,我们在全国率先构筑起了“一条龙”创业孵化、“一体化”创业实训、“一站式”就业办理、“一网通”信息服务、“一家人”交流发展等六大平台,率先建成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的青岛创业大学,率先实现了大学生创业率的大幅提升,从2008年的0.3%提高到了目前的6%。
这次“海鸥行动计划”既有对以往创业经验的继承,也有对以上创业模式的突破,主要是坚持了问题导向,根据大学生创业者全生命周期的各项需求,科学的梳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链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在本次“海鸥行动计划”中,提出通过实施创业载体建设“摇篮”行动、创业精英选拔“育苗”行动、创业资金支撑“天使”行动、创业培训教育“励智”行动、创业导师牵手“领航”行动、创业实践“互联网+”行动、创业生态优化“筑梦”行动等一系列创业帮扶行动,有的放矢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在目标设定上,考虑到我市大学生创业活跃度和“政能量”等其他综合因素,提出利用三年的时间,培养3万名大学生创客,打造50个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扶持1.5万名以上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业带动实现就业达到7.5万人以上。
记者:除了扶持大学生创业,我市人社部门在落实“三创”战略方面还将采取哪些务实举措?
纪局长:近期,国务院连续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了降低门槛、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保障、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新的任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要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好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这都给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落实好这些新精神、新要求,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我们起草了《关于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打造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处于部门会签阶段,预计近期就会公布实施。下一步,重点是围绕服务全市“三创”战略推进,搭建“四大创业平台”,实施“六项创业计划”,提供“两大创业支撑”。
“四大创业平台”,主要是搭建完善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投融资和创业服务等四个平台。扩大创业补贴范围,大幅度提高创业补贴标准;鼓励各区市、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和街道(镇)、社区,新建或改建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政府给予一定贴息,创建青岛市大众创业投资基金;定期举办市级大众创业竞赛,强化创业培训,创建青岛创业云平台等等。“六项创业计划”,主要是实施草根创业计划、万名大学生聚青创业计划、科研人员创业计划、高端创业计划、全城创客计划、农民致富创业计划等六个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休学创业大学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民、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群来青创业、在青创业,帮助他们成功创业。“两大创业支撑”,主要是人才支撑和保障支撑。进一步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完善“青岛人才中心”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人才”服务,打造个性化、精细化、全过程的人才服务链条;积极围绕我市蓝色、高端、新兴产业需求,创新开展各类引才活动,不断优化全市人才结构;探讨社会保险降费空间;为创业者提供用工指导,帮助初创企业健康发展。(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