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QQ截图20151112090908.jpg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
ee52.jpg
8月4日,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对大众网菏泽频...
aaa-1.jpg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大爱...
2_副本.jpg
菏泽市食药监局极力构建“社会共治”的食品...
菏泽大众网
首页 > 山东新闻
青蒿素里有青岛专家功劳 教授5年跑遍发病农村(图)
2015-12-09 10:21:00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杨博文

  原标题:青蒿素里有青岛专家的功劳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近日抵达瑞典,并将于12月10日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演讲时,再次对全国“523”项目单位表示感谢,表示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记者了解到,青岛大学医学院(原青岛医学院)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便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研究的重要参与单位,其关于青蒿素抗疟研究的科研成果,还曾经在1978年3月北京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昨天,记者采访到了当年曾参与此项工作的退休教授沈松林,听他讲述40多年前,他和同事们临床试验青蒿素的“抗疟”经历。

  研究新药治疟疾引来全国关注

  今年85岁的沈松林教授跟老伴,生活在江苏路青大附院对面的职工家属楼里。满头白发的老教授精神矍铄,说起40年前的“抗疟”经历,老人滔滔不绝。沈教授是上海人,1951年考取了山东大学医学院(后改称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了青大附院的一名内科临床医生。在工作中,他一直在研究传染病和流行病,尤其是寄生虫病。1970年,沈松林被调到青岛医学院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世纪60年代早期,即墨很多村民患有华支睾肝吸虫病,沈松林和同事使用六氯对二甲苯搭配20%的油,治疗华支睾寄生虫病有很好的疗效。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六氯对二甲苯油丸治疗疟疾也非常有效。1964年,沈松林和同事们在胶县(现胶州)城关公社,开始了利用六氯对二甲苯油丸治疗疟疾的临床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青岛医学院学报》以及相关学术期刊上,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青岛医学院的抗疟研究工作也因此进入了“523办公室”的视线。

  加入“523”项目负责临床试验

  沈松林教授告诉记者,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并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523”成为疟疾防治研究项目的代称。据沈教授回忆,1972年,“523办公室”直接打电话通知了学院科研科,召集有关人员去上海开会。当时流行病教研室的负责人惠柏林带着沈松林和曹守箴一起坐火车去了上海。“开会的地点是上海建国饭店,因为是保密项目,去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会议内容。当时参加会议的单位也不多,我记得有当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等。”沈教授称,会议开了3天,主要目的是统筹全国的科研力量,共同开发抗疟新药。就是这次会议,让青岛医学院参与到了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工作中,并与山东省中医研究所成为协作单位。经过双方协商,由青岛医学院负责青蒿素临床现场试验,使用的青蒿素口服药片由山东省中医研究所供给。

  5年时间带青蒿素跑遍发病农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疟疾发病人数很多,一年大约有400万人发病。山东省每年要花700多万元订购抗疟药物,免费发给患者。”沈教授称,此后5年时间里,沈松林和曹守箴每年从5月中旬到10月中旬,都要带着显微镜和各种试剂下乡,进行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现场试验。5年的时间里,他们两人先后前往疟疾高发的即墨兰村、胶县沽河、胶南泊里,以及日照的石臼所和岚山头蹲点。沈教授称,参加“523”项目是没有任何科研经费或者补贴的,他们工作和吃住都在当地的卫生院。每次下乡,医学院要派三辆卡车帮他们运送仪器,差旅费、化验试剂、聘请赤脚医生的劳务费等,都由青岛医学院提供。

  “当时我和曹守箴下乡,每人每天只有2角钱的补贴,连回家的车票钱都不够。”沈教授回忆称,当时大家参加科研工作,完全是不计名利的,他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里4名老人和3名孩子都是妻子一个人在照顾。到疟疾高发地区做临床试验研究其实是比较危险的,疟疾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而他和同事所有的防护措施就是一顶蚊帐。有一次到郯城搞科研回来,沈松林因为感染疟疾发高烧,幸好救治及时,他才没有大碍。

  “赤脚医生”加入抗疟临床实验

  沈松林和同事最先去了即墨兰村,蹲点了整整两年时间。为了及时了解疫情,他们在当地聘请赤脚医生作为辅助。沈松林介绍,疟疾分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四种,山东患间日疟的病人较多。在治疗中他们发现,当时刚刚研制出来的青蒿素片剂,治疗间日疟见效很快,但是复发率较高。“当时很多农村卫生院并不情愿配合我们搞临床试验研究,主要是担心我们试用新药后,对复发患者不再继续治疗,给当地留下病源。”沈松林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遇到复发的病人,他们就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帮助当地根除疟疾。

  “一开始兰村患疟疾的患者比较多,在我们的治疗下,发病患者越来越少。第三年,我们就转移到了胶县沽河,治疗一年多时间,当地的患者又被彻底治愈了。第四年我们去了胶南的泊里社,第五年去了日照的石臼所和岚山头,这期间青蒿素由片剂升级成油剂,效果也越来越好。”沈松林称。

  全国会议上与屠呦呦有数面之缘

  从事青蒿素临床试验研究的5年时间里,沈松林每年都要参加 “523办公室”召集的会议,将当年的研究资料全部上交。因为当时“523”项目属于保密项目,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发表,研究材料也不能个人保留,以至于沈教授到现在,家里连一点关于青蒿素研究的原始资料都没有。沈松林称,开会的地点在上海、南京、扬州和南宁等地,每次来开会的都是“523”项目的核心研究成员,少的时候只有数十人,多的时候有三四百人。沈松林跟屠呦呦同龄,在会上有数面之缘,曾共同参与过讨论。当时屠呦呦是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经常在大会上发言,在沈松林的印象里,屠呦呦不仅学术扎实,口才也非常好。1976年,“523办公室”将会议地点定在广西南宁,当时青岛去南宁没有直达车,沈松林转道北京,跟北京的科研人员一起乘坐国际列车去了南宁。返程时他路过北京,就住在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大楼里。他还记得因为刚发生过唐山大地震,中医研究院的大楼出现一道裂缝,成了危楼。但屠呦呦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仍然坚持在这栋危楼里,继续搞青蒿素研究。

  获得全国大奖保留下一枚纪念章

  1978年,青岛医学院的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个消息让沈松林和同事们非常意外。当时的青岛医学院院长潘作新被通知到北京开会,到了北京才知道获奖了。他代表学院领回了优秀科学成果奖的奖状。当时没有一分钱的奖金,每人只有一枚全国科学大会的纪念徽章,但看到自己5年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沈松林和同事们都非常开心。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沈松林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青蒿素从研究到获得诺贝尔奖,历经了40多年的时间,当时跟沈松林一起参与研究工作的同事惠柏林和曹守箴,都已不在人世了。“科研就是要有坚持的精神、吃苦的精神。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一年两年就能出大成果。对于正确的、有前景的科研项目,一定要有足够的坚持,这样才会有突破的可能。”沈教授称。 疾控中心仍储备青蒿素类药品

  “我们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青蒿素及衍生药物,不仅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沈教授称,很多支援非洲的青岛医生回来后都表示,青蒿素衍生药物治疗当地的恶性疟疾非常有效,被非洲当地人称为“中国神药”,这让沈教授非常自豪,他觉得科研工作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造福全人类。

  昨天记者联系了岛城多家医院和青岛市疾控中心,得知岛城及周边地区,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生一起感染疟疾的病例了。岛城现在只有青岛市疾控中心储存有两种、数十盒青蒿素衍生药物。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药物是省疾控中心下发的,主要是为那些曾到非洲务工,可能在非洲当地感染疟疾,回国后发病的市民准备的。(记者 黄飞 摄影 记者 杨博文)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http://sd24.dzwww.com/heze/)、大众网菏泽频道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hz.dzwww.com),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亚
本文相关阅读


娱乐
社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菏泽新闻
重磅专题
新闻视频
大家在看
精彩推荐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