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找不到停车位、出门办事绕半天、去商场地下车库还得排长队……“停车难”成了城市通病。
破解“停车难”已经成为济南市委敲定的重大调研课题。今年3月30日,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明确指出,“一座城市的价值观一定是以人为本。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题必须以人为本,资源的分配要以行人优先,而不能跟着汽车走。”
停车管理体系该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哪些国内外先进经验值得济南借鉴?面对“老问题”,需要创新思路、多方破解。
数读济南停车现状
◆停车缺口超74万个
调查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3.86万辆
其中市区汽车保有量:99.99万辆
济南至少需要119.9万个停车泊位缺口为74.15万个。(按照国际通行惯例1:1.2要求计算)
◆公共停车场严重不足
三类停车设施 理想值 济南
配建停车设施 80% 85.4%
公共停车场 15% 9.1%
路内停车位 5% 5.5%
◆全市交通违法超两成是违停
去年,济南查处的违法停车数量占全市交通违法总量的20.5%。
据统计,全市每天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数量最高值是50多万辆。
这意味着,其余100余万辆停放在支路街巷和小区内。
问题 1 车位总量有限缺口不小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除了“堵”,抢不到车位也十分令人头疼。
“一开车就想着‘抢车位’。”市民朱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在济南,一些交通枢纽、医院、学校、商贸中心区、旅游景点常常“一位难求”。一到节假日,泉城路、大观园商圈的停车难题更为突出;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几大医院,其停车需求量也远远超过了车位供给量。停车排长队的同时,也加剧了交通拥堵。
“明知道开车进市区肯定堵、停车也难,可开车总感觉‘方便点’。”朱女士说,济南前段时间推出的“B+R”绿色出行换乘点,给市民提供了一种“补充工具”。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地不断完善,她很愿意尝试这种绿色出行的新方式,“谁都不希望时间浪费在路上”。
专家支招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市民换乘更便利
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换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理想出行方式。为了减缓市区拥堵状况,降低市区车流量的有效方式就是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因此,有交通领域专家建议,在具备条件的地点推广“B+R”、“P+R”模式,让准备进入中心区的车主主动放弃私家车,换乘公共交通工具。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外地车辆进入市区的概率,在缓解停车难题的同时,减少市区道路交通的压力。
停车管理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必须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目前,济南停车交通发展还缺乏战略规划,建议对各类停车资源利用现状、停车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合理测算停车需求,编制济南市停车管理专项规划,其中要体现“B+R”、“P+R”总体布局。
就济南实际情况,“B+R”能够解决从家到公共交通站点或在公共交通站点下车回家的这“最后一公里”。建议在发展城市交通的同时,应当尽快加强公交场站停车设施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为换乘市民解决后顾之忧。同时配套建立政府补贴、收费反补基础设施建设的非机动车看管制度,便于非机动车出行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