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香油煎包外焦里嫩,分外诱人
卞同强将包子放到锅里待煎
卞同强把面水浇在包子上
卞远飞在包包子
来的客人少了,卞同强、蒋永红两口子可以休息一下
拍照的大众网网友
香油煎包外表焦黄
蒋家香油煎包的一般搭配
大众网菏泽9月28日讯(记者 张鹏)从小时候四五岁起,便看着爷爷做煎包长大,把爷爷的手艺学到手后,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蒋永红与丈夫、儿子一家三口一直传承着水煎包的手艺,在菏泽广福街与八一街交叉路口处,一家不大的店面里经营着他们的生活。
看着爷爷做包子长大 煎包手艺三代传承
“老板,来俩肉包!”“再来碗汤!”早上5点多,蒋家香油煎包的店面前就开始热闹起来。店面里面,蒋永红的儿子卞远飞面前摆放着一笼笼刚包好的包子,他的手却一直没闲着,擀面皮、挑馅、双手一捏,一个包子就成型了。“记得不每天能包多少包子,反正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
另一旁,蒋永红和丈夫卞同强一个负责盛汤,一个负责煎包,也是忙个不停,一直到9点多才有空休息。“休息休息吃点饭,然后又得迎接一波客人。”蒋永红抽空吃了几口包子,坐在店里的凳子上休息起来。
今年蒋永红已经快50岁了,她已经记不起来家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香油煎包的了,“只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一直看着爷爷在公家的饭店里做包子,然后学手艺。”
1992年,在菏泽师范附小老校区附近经营多年后,蒋永红一家将店面搬到广福街与八一街交叉路口处。“刚搬到这个路口时,生意并不是多好,时间久了,一传十、十传百,老客户都知道了新店的位置,有些都跑老远过来买包子吃。”蒋永红说。
家住菏泽师范附小老校区附近的李先生算是蒋家水煎包的老“粉丝”了,他说,以前水煎包店面在老附小的时候,他就常去买俩肉包子吃。“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处都堵车,绕了老远的路才绕过来。”
凌晨2点起床做馅 皮薄肉厚不亏待食客
为了赶在市民的早饭点前做好包子,蒋永红一家从凌晨2点就已经忙活起来。蒋永红负责做汤,卞同强负责做馅,剁馅、搅馅、做汤……夫妻俩各有分工。“做水煎包最讲究的就是里面的馅,为了保证羊肉的‘鲜’,必须要早起。”卞同强说。
“有时候实在累了,就晚起一会,3点钟再起。”蒋永红也早已习惯了早起准备一天的食材。
一个一米宽的大盆加上一支1.5米长的大木勺,就是做馅的全部工具。“最难的是搅拌。”卞同强说,因为要保证羊肉的“鲜”味出来,而又不“膻”,必须一直搅拌。“10斤羊肉,每半个小时休息个10分钟,然后继续搅拌,得搅3个多小时。”说起这件事,卞同强甩了甩自己的胳膊,“还能不累啊?有时候累得都不想动。”
卞同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水煎包馅的口感,在选择原料的时候都是他坚持用青山羊肉,“口感好,而且筋道。可是,现在的青山羊越来越难买到了。”卞同强说,这是他最近最担心的事。
食材虽然紧张,但是蒋家水煎包却从不亏待顾客。“一个包子一块钱呢,馅少了,他们还不如去吃馒头呢!”蒋家香油水煎包总共两种,韭菜馅的和羊肉馅的,两种包子价钱一样。
说话间,卞同强将一盘煎好的包子交给妻子蒋永红,由她端给顾客。
学生考上大学开学带包子吃 港澳食客也来买
近些年,卞同强将使用多年的大圆锅换成了水煎包机——近一米高、一米宽、两米长的大家伙。“这个机子也就是每次可以多做一点,能让每锅的包子受热均匀,熟得一样快,其它倒没什么作用。”蒋永红说,换了机器后乘客吃起来香了,老公却为此吃了更多苦。“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机子旁边都50多度的高温,看着怪心疼的。”
“都已经干了那么多年了,早就习惯啦!”如今,煎包子的每一个流程卞同强都早已熟记在心,做锅、加面水、开蒸,再淋上一层香油,25分钟左右,一锅两面金黄的包子就出锅了。
“我就爱吃他们家的包子,皮薄肉厚,外酥里鲜,那叫一个香啊。”蒋家水煎包的老顾客李先生抢着说。
“前段时间,菏泽一中考上大学的学生开学了,许多学生都跑过来买了包子带走,说是带到学校去吃。”说起这件事,蒋永红无比满足。
不仅本地市民钟爱,蒋家香油水煎包也是北京、香港、澳门等地来菏的客商喜爱的美食。“这附近有个人在北京工作,每次去北京他都带一些包子回去,他说有一次同事吃了他带的包子之后,每次他回家,同事们都缠着他要包子吃。没想到,我们家的包子还能让那么远的人吃到。”说着,蒋永红开心地笑了。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