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1918—1940)
王伟民,原名王金声,字玉振,曾用名洪建民、洪学玉,1918年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东新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6年,他进入濮阳县第一模范小学读书。1933年,王伟民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省立大名第七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这是一所革命学校,校长王振华、教导主任晁哲甫都是共产党员。王伟民在他们二人的教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和社会科学书籍,眼界不断开阔,思想进步很快。他还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反帝大同盟,积极参与宣传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春,大名七师全体师生召开“攘外必先安内,抑或安内必先攘外否?”的专题辩论大会,王伟民被推选为代表,登台慷慨陈词,愤然痛斥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他说:“目前必须国内团结,才能力大无穷。应先一致攘外,而后安内,人民才能拥护,我中华民族才能富强。我国东北三省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并伺机向我中华全国步步入侵。凡我中华志士青年,爱国人民群众,又谁不怒发冲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军不灭,何以为家!决不能鹬蚌相争,使渔翁双得利!”王伟民的这番话,激起了全校师生的强烈共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冀鲁豫边区各地党组织根据中央“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的指示,全力发动群众,组织各界人士成立抗日救国团体。10月下旬,日军攻陷大名后,王伟民离开七师,回到家乡濮阳,追随晁哲甫老师,积极参与地方抗日武装工作。12月,他参加了晁哲甫在山西晋城开办的抗大分校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后经晁哲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训练结束后,王伟民回到濮阳城南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动员、组织大批青年参加抗日救国学习班。
1938年春,王伟民被派到直南特委开展民运工作,发展地方武装。根据党的指示,他返回濮阳一带,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建立抗日组织。他先后在七宝寨、大韩、两门等村,建立了抗日救国同盟会、青年抗日热血救国团等抗日组织,对巩固和发展农村抗日阵地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2月,中共豫北地委成立,王伟民被任命为中共东明县委书记兼地委领导的独立大队政治部主任。他在任期间,正是国民党丁树本部日益走向反共的时期。对此,他一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国共两党摩擦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自己的武装,建立了拥有100余人、80余支枪的独立中队。这年9月,王伟民率独立中队离开东明,担任豫北独立大队政治部主任。该大队力量不断壮大,很快发展到了拥有2000余人的队伍。
1939年初冬,王伟民带领大队的第一中队和东明中队进驻东(明)长(垣)结合部的武丘集、罗圈一带。该地区的牛庄有一股大土匪,匪首叫何朝良,作恶多端,周边群众对他恨之入骨,强烈要求我军为民除害。王伟民派一中队长刘文修带人捉了何朝良,收缴了他们的所有枪支,又召开公审大会,当场处决了这个大土匪。在长垣一带,王伟民带领部队每到一处就召开会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这在长垣、封丘引起很大反响。长垣县的伪顽县长毛迪亚闻风而逃,其他土匪、地头蛇再也不敢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了。
1940年3月,豫北独立大队改编成教三旅(新三旅)八团,王伟民任政治部副主任。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发动依靠群众,把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生动的事例对部队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耐心教育。在王伟民的言行感召下,部队的政治气氛浓厚,战士的斗志高涨,两年里打了许多胜仗。
1940年农历5月5日,王伟民在日记中写道:“5月5日早上,西方炮声隆隆,我部准备投入战斗……”。那天,八团为了掩护旅部和群众转移,在长垣县小渠一带与日军“扫荡”部队的2000余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全团官兵英勇顽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子弹打光了,他们就冲上去与敌人扭在一起厮杀,和日军血拼3个多小时,共毙伤日军160余人。这是我军在豫北抗日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0年7月的一天,王伟民率部从翟庄渡过黄河,消灭了驻在东明县三春集的一股敌人。这里离考城很近,当部队撤到大徐寨时被日军包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下午,日军突然增加了兵力,疯狂炮击我军阵地。夜间9时,八团开始突围,在王伟民指挥下,战士们用门板抬着伤员,踏着没膝的泥水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安全转移到了鲁西南抗日根据地。8月,王伟民带领部队在滑县的武寨、桑村一带打击日军,取得胜利,缴获战马80余匹,还有一批枪支和军用物资。二纵队代司令员杨得志、政委黄克诚对八团颁发了嘉奖令。
1940年12月,王伟民根据中共豫北地委指示,带领部队在丁村、河沟、五星、八公桥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活动。28日晚上,他们组织了两个连的兵力,割断了敌人的电线。29日上午,当他们正在丁村开会时,突然被日军包围。王伟民一边战斗,一边掩护群众向村东南方向撤退,在撤退中不幸被子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
1948年秋,为纪念王伟民烈士,党和政府将丁村、河沟一带命名为伟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