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1940)
徐秋,又名徐秋香,1903年4月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秋,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平江县也组织赤卫队参加了起义。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徐秋报名参加了赤卫队,和队员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一
1930年7月,红军进驻平江县,随后建立了遂区十三乡苏维埃政府。徐秋闻讯跑到十三乡,紧紧拉住一位红军干部的手,要求参军。这位红军营长问他:“小鬼!你为什么想当红军?”
徐秋看看周围擦枪的战士说:“听说当红军的都是受苦人,能为穷人报仇,我就是为这个来的!”
营长严肃地告诉他:“当红军很艰苦,吃的是红米煮南瓜,你能吃得消吗?”
“我又不是图吃图喝,吃红米煮南瓜也比给地主扛活强!”徐秋倔强地说。
最终,红军营长同意了徐秋的请求,徐秋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提升为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第五十八团团部参谋。
徐秋吃苦耐劳,富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一次,他在连续作战后主动请缨带领部队去分割敌人。部队刚出发,就遇上倾盆大雨。徐秋饶有风趣地鼓励大家:“大雨天敌机没法出来轰炸,我们这回洗个痛快澡。同志们,可别错过机会,咱短衣短裤行动方便,敌人个个背着打劫的包袱,我们可要以一胜十啊!”在他的指挥下,穿插部队圆满完成任务。
1934年10月,徐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1月,他随部队向晋南挺进,随后转战到山东,在寿张县一带和日军进行游击战争。
二
1939年春,徐秋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鲁西地区,任军分区后勤科科长。那时的后勤工作很难开展,部队所需给养及弹药没有指定供应站,后勤供应大都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进行。为了保障部队作战和吃饭,徐秋经常带领后勤人员深入群众,一手拿枪,一手拿锄,边战斗边生产。敌人来了,军民就丢下锄头,拿起枪杆,组织联防队对付敌人;把敌人赶跑了,又拿起锄头干活。
到了麦收季节,徐秋经常彻夜不眠,带领军民抢收抢种。为了对付敌人对根据地人民的烧杀抢掠,徐秋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空舍清野运动,把暂时用不着的粮食藏起来。
“要保证战斗的胜利,后勤工作必须跟得上!”这是徐秋经常告诫自己的话。为了做到这一点,每次战斗前,他都要亲自组织后勤保障队。有一次,首长刚做完战前动员,徐秋已经把后勤保障队安排妥当,只等出征。首长和战士们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不住地夸赞道:“徐科长真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徐秋被任命为鲁西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后,仍然坚持工作在基层。他经常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建立抗日武装。很快,在二分区,县有大队、武委会,区有中队、自卫团,村村设立游击组和自卫队,形成了抗击日寇的统一的群众战斗体系。
三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徐秋不仅以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鲁西军民的爱戴,还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人闻风丧胆!
1940年7月,徐秋率部在郓城赵楼一带活动。一天,侦察员报告:“日伪在王老虎村已安下钉子,这几天正在钉子周围村庄‘扫荡’。”过了一会儿,又有侦察员报告:“敌人‘扫荡’结束,刚返回王老虎村。”徐秋根据以往作战经验,立即做出“敌疲我打”的决定,随即率部以青纱帐作掩护,分4路迅速包围王老虎村,仅用半小时就拔除了伪据点,消灭了大半敌人。
8月初,日、伪军包围了四区区部驻地。徐秋得到消息后,带领一个特务营火速赶到,将敌伪击溃。然后,他又带领战士半夜摸进敌营,发起攻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特务营歼敌200余人,活捉俘虏六七十人。
9月中旬,解放区安排干部队伍转移,途经郓城,徐秋率部亲自护送。一天深夜,他听到狗叫声由远及近,断定敌人将至,便立即通知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等待敌人自投罗网。过了一会,敌人果然轻手轻脚地朝这边走来,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旁边的庄稼地里早已埋伏下八路军战士。随着“轰、轰、轰”的手榴弹爆炸声,敌人血肉横飞,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个吓得抱头鼠窜。
敌人遭到连续打击后恼羞成怒,从菏泽、巨野、郓城调来500余名日、伪军,妄图以多胜少,挽回败局。
9月12日拂晓,转移到康庄、邵垓、赵楼一带的徐秋等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命魏振芳带一个连掩护干部队伍突围,其余战士随他作掩护。魏振芳带领一个连的兵力,从赵楼西头赵王河强渡,杀开一条血路,完成了突围任务。
徐秋率领部队边打边撤,正要渡河突围,敌人从东西两侧包围上来。徐秋决定改变突围路线,从赵楼东边突围,遂命令特务营开路。战士们以猛烈的火力,打退了日、伪军的数次进攻。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渡河的战士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徐秋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他跑前跑后,招呼干部、战士赶快渡河。
眼看就要成功突围,一颗子弹穿入了徐秋的胸膛,他身子摇晃了一下,仍大声喊道:“后面的同志快跟上来!”话音未落,徐秋倒在水中,水面上泛起一片鲜红。
部队突围成功了!徐秋司令员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地党组织和群众为了纪念徐秋,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了赵楼村东。1971年迁往郓城县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