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政务经济

菏泽安居工程让困难群体的住房梦想照进现实

2014-01-03 17:26:00 作者:邓兴宇  来源:齐鲁晚报
与刘贵俭一样入住龙田名郡廉租房项目的共150户困难家庭,他们都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公租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出租,也是首次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保障性住房。

      成绩优秀的女儿是王新一家的骄傲

               

      市民王新: 住进经适房,这里是最好的家

     

      今年40岁的王新曾经是一名住房困难户,到处蹭房、租房住的一家三口,经历了十多年没有自己家的日子。终于在2008年,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当时在报纸上看到菏泽市申请经济适用房的信息,真的是给我们家一个很大的希望。”王新说。

     

      王新家交付了经济适用房的房款,2008年乔迁新居的那一夜,三个人像做梦一样,不敢入眠。2013年12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花城小区经济适用房的王新家里,74.5㎡的两室一厅,家具虽简单但看得出主人的仔细打扫,“女儿读书很认真,每学期都得奖状,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工作,妻子也不离不弃,这里是最好的家。”

     

      王新的“安居梦”已经实现,而花城小区仅仅是菏泽市区多个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其中一个。截至目前,菏泽市共建设经济适用房5万多套,2013年市区集中在建经济适用房项目共有4个,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近8000套,总投资达10亿多元,并且2013年共分配经济适用房2869户。

     

      市民刘贵俭: 住进廉租房,搬出住了12年的垃圾棚子

     

      2013年1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河路的龙田名郡廉租房,57岁的廉租房住户刘贵俭正在楼下与邻居聊天。2012年11月入住廉租房的刘贵俭,曾经的住处是用捡来的垃圾搭成的棚子,在高平路柴油机厂附近,这个夏热冬冷的小棚子是他们一家人12年的住处。

     

      刘贵俭现在已是三世同堂,50多平方的小屋子经常迎来近十口人一起吃饭,和乐融融的场景常让刘贵俭偷偷落泪。现在已经和邻居十分熟悉的刘贵俭,早晚还与邻居们一起散步、跳舞,业余生活十分丰富。

     

      与刘贵俭一样入住龙田名郡廉租房项目的共150户困难家庭,他们都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据了解,龙田名郡廉租房项目是商品房项目中以代建回购方式建设廉租住房的创举,项目建设廉租住房288套。

     

      2013年12月31日,记者又来到位于位于武汉路与八一东路交叉口的交通家园,首探公租房的室内配备。2013年,交通家园与水岸嘉苑公租房项目的交付使用是菏泽市公租房项目的首次面世。

     

      在公租房内部记者注意到,房子设计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配备有内门、灯具、厨房操作台、洗手池、马桶、暖气片、地板砖及乳胶漆墙面等基本设施,符合条件者申请通过后添些家具即可拎包入住。

     

      此外,公租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出租,也是首次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保障性住房。目前菏泽市区有2个公租房项目共51套公租房已建成交付,或在今年首次推出。

     

      住房保障已实施8万多户 为20万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截至目前,菏泽市共实施住房保障8万多户,为20万低收入住房保障困难群体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万多套,建设廉租住房4900多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近2万户,同时,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万户。

     

      2013年,菏泽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1484套,开工率占山东省下达任务目标的109.6%,连同往年结转项目基本建成8898套,任务完成率111.2%,连续五年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2013年1月16日和11月26日,仅菏泽市区就先后向社会推出了2869套经济适用住房,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40户,新增50户,补助资金46.8万元。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菏泽市住房保障部门制定了《菏泽市2011—2015年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规划确定:到2015年,通过多种渠道的保障途径,构筑起多层次、全覆盖的保障住房网络,使所有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同时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

     

        原链接: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103/ArticelP04002FM.htm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张银萍



鏂伴椈鐑嚎锛�0530-5122000 鏂伴椈閭锛歞zwhzjzz@126.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