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烧鸡
上锅前要掏清鸡腹内的蛋卵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黄家烧鸡一直被荣誉包围
黄朕的曾祖父在改革开放后为子孙创下基业
门前的推车承载了黄家几代人的荣光
出锅的一瞬间,黄朕就能从形状和质感中判断入味如何
大众网菏泽1月6日讯(记者 张蕾)菏泽市老城区一条狭窄老街的拐角处,一个毫不起眼的店面终年只开着一扇小门,门前摆放着一辆破旧的空货车……这辆木制推车是用来做什么的?年轻人不知道,只有老人们还记得:它可是上个世纪红极一时的曹州名吃之一“黄家烧鸡”的标志。
如今,辉煌不在,余香犹存。老推车仍作为一种标志摆放在店门前——它在,就代表着店内有生意;它不在,就表示今天吃不上黄家烧鸡了。
余香入深巷 几十载几十样荣誉珍藏
“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菏泽人对烧鸡这种美食情有独钟,不仅请客摆喜宴必备,而且中秋送礼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因为它味美鲜香,更重要的是“鸡”通“吉”的谐音,让传统的国人倍感喜庆和温馨。
黄朕是黄家烧鸡的第五代传人,年仅31岁的他在父亲患病后挑起了祖传技艺的传承大梁。每天一大早去集市选鸡,褪好毛后带回家进行洗、掏、晾、炸、煮等各道复杂的工序,“选鸡、煮鸡、下料、看火头这些工作必须由我本人一件件去做。”黄朕说,这是家训,也是规矩。“配料和盐更讲究了,目前还是父亲一人掌握。”
黄朕的父亲黄和平自年少就站到了烧鸡锅台前,每天一阵忙碌之后,挎着一篮子烧鸡到街口去卖。“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挎着烧鸡从老城隍庙胡同里的家出来,常常走不到摊点就卖光了!”黄朕常听父亲讲起当年生意最红火时的故事。
2003年,黄朕订婚,随父亲去当时最著名的某大酒店定酒席,酒店拿出菜谱介绍说:“我们菜品质量高,用的都是黄家烧鸡。”年轻气盛的黄朕立刻不愿意了,质问道:“黄家给你们供货了?我怎么不知道?!”由此,“黄家烧鸡”的名头可见一斑。菏泽学院一位老教授回忆时甚至说:“那时候,谁家要是吃上黄家烧鸡,就荣光得不得了!”
在菏泽市博物馆珍藏着的一份《菏泽县报》上,记载着关于黄家烧鸡的报道,这也一直是黄家人的骄傲,更不用说多得数不清的“菏泽地方名吃”、“山东省名小吃”等荣誉奖牌和证书,一件件,一张张,记录着黄家烧鸡曾经的辉煌,也承载着黄家人对祖传技艺的难舍情结。
思路阻出路 老品牌踯躅不前滑至低谷
用速成鸡做的烧鸡很容易煮烂,一般只需要几十分钟就可出锅,而柴鸡需要2、3个小时,老蛋鸡则需要4、5个小时。黄家的烧鸡从锅里叉出后,能直挺挺地立在叉杆上,吃在嘴里皮质脆硬、肉质筋道、其味至骨、入口奇香。一位资深吃客这样描述说:“每一丝肉都能从骨头里剔出来吃掉,但是骨头仍然是完整的,吃完一只鸡,还可以把骨头还原成一只鸡!”
“我们只用老蛋鸡,偶尔也用柴鸡,其他鸡绝不选用。”这是黄家人坚持的原则和特色,或许也是“黄家烧鸡”能够红极一时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由于缺乏经营意识和发展意识,黄家烧鸡百年如一日的作坊式经营模式,明显落后于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现在,会做烧鸡的太多了,烧鸡也不是什么大菜了!”黄朕分析道,“图便宜的很多,但对品牌的认知也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向!”平均每天卖一二十只鸡,饿不死也撑不着的平淡无奇的老日子,让黄朕这个有梦的年轻人倍感无奈。
面对这些问题,黄家人多次商议探讨出路和办法。年轻一代坚持要走品牌路线,老一辈则坚持质量和技术的传承。
“卖得多了,赚得不一定多,人却更累了,图啥?”黄和平老先生始终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一定要走市场运作的路线。
“再不改变就要被时代淘汰了!家传五代的技艺让谁去继承?”黄朕不想再让自己的儿子像他一样整天围着锅台转。
2006年,银座商城入驻菏泽,熟食组的一位经理得知了“黄家烧鸡”大名,费尽周折终于在菏泽老城街一处偏僻的居民巷里找到了黄家,但因老一辈坚持质量和技术的传承双方没能谈拢,终没有合作。这成为了渴望“改变”的黄朕的一大遗憾。他觉得,失去这个机会,就代表着黄家老烧鸡难以再走上品牌运作的平台。
商标遭抢注 “朕的黄老鸡”能走多远?
机会不是别人给的。错失了“借品牌”机会,黄朕没有放弃,随着对市场经济的认知和把握,他把精力放在了“创品牌”上。于是,申请“黄家烧鸡”为注册商标成了他“改变”的一个新起点。
然而,2009年,当黄朕第一次来到菏泽市工商部门时,却被告知“黄家烧鸡”已经被抢注了!无奈之下,黄朕只好选择改注“黄老鸡”,但是遭到家族的反对,后来查询到这一商标也被人注册了,只好遗憾放弃。
2011年,终于正式成为黄家烧鸡掌门人的黄朕又一次走进菏泽市工商局,这次他们选用的商标是“朕的黄老鸡”。根据《商标法》规定,“朕”这个字不能随意在商标中使用,但是,黄朕坚持称自己的身份证名字就叫“朕”,而菏泽口语习惯称人名时后加个“的”字,所以,朕的黄老鸡,不代表着特殊称呼,可以使用。
2011年秋季的一天,黄朕兴奋得彻夜难眠。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祖传的老烧鸡终于拥有了国家承认的响当当的新名字――朕的黄老鸡。
几经波折之后,黄朕终于如愿以偿。但他自己也清楚,商标仅仅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怎样走好“门”后的路,进而登堂入室?黄朕仍然觉得迷茫。
“一年了,仍然很困惑!”黄朕说,黄家烧鸡最讲究的技艺,似乎每一点都很难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
一是现吃现做,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仅此一点,就成为大批包装销售的难题,保质期和有风味的保障有待考究。
二是黄家几代人只守着一口烧鸡锅,扩大生产就要扩大车间,老汤原味祖训不能丢。
三是黄家烧鸡必须选用优质健康的老蛋鸡或者农村散养的柴鸡,扩大生产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精力去挑鸡,买鸡,如此大的成本,消费者对价格的认可有些担忧。
这些都是黄朕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尽管困难重重,但他说:“钱不是问题,没钱可以贷款;忙不是问题,忙了可以雇人。只要能找到经营出路,我有信心把‘黄家烧鸡’做大做强,让祖传的老品牌、真正的好东西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