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气球不仅是力气活,还需要拿捏吹气的力度,吹多大多长?需要按吹的造型来定。而每次做东西,小正一都了然于胸。

小正一展示刚刚做好的贵宾犬造型,栩栩如生,生动可爱,这个只需花1分钟时间就能做好。

为了让小正一玩得开心,妈妈还给他买了配套材料,这只天鹅加上两只眼睛后,更加逼真了。

小正一的成熟、淡定给大众网记者带来一种错觉,在妈妈喂他吃东西的片刻,才想起来他其实还是个孩子。

一小会功夫,小正一就做出了一堆造型,其中还不乏一个“小熊抱心”的高难度作品。
大众网菏泽1月8日讯(记者 郭 豪)一只普通的长气球,在菏泽6岁男孩黄正一的手里,成了变化多端的魔法玩具,小嘴一吹,小手一折一拧,就能变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小蜜蜂……尽管只有6岁,小正一却已有将近4年的“球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气球达人”。据小正一的家人介绍,这本事儿从没人教他,都是小正一的“原创想象力”。
自学“气球魔术”
小正一的妈妈武文杰告诉大众网记者,在儿子刚能走路时,为了帮他锻炼,就经常扔个气球让他追着玩。直到2岁多,正一才第一次对气球有了深刻印象。“有次他跟爸爸回姥姥家,在家里找到一只气球,小正一就试着自己吹。”武文杰说,“当时他力气还小,吹不起来,被爸爸拿走一口吹起来,气球瞬间从小变大,这对当时的正一来说很神奇,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正一真正开始玩魔法气球,是在电视上看到一次“手机进气球”的魔术。聊到这里,小正一马上兴奋地表演起这个魔术来。
这个魔术需要一只圆气球和一个普通的直板手机,只见小正一一鼓作气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把手机贴在气球的顶部,“呲”地一声,放光气球里的气,而刚才还紧贴着气球的手机果真被包在撒了气的气球里。
这个小魔术被正一演练地非常熟练,不满足的他又开始从网上学习其他玩法,上网后才发现原来长气球可以做出那么多造型。
“当时他还不会上网,都是我帮他找视频,通过视频自学,通常一个做法看两、三遍就能学会。”武文杰说,“家人发现他这个爱好后,也挺高兴,觉得这样能够培养他的创造力。”
之后,小正一对魔法气球的热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武文杰隔一段时间就要买两袋长气球,供儿子玩。正一也熟练到即使闭着眼,也能做出一些逼真的造型。而他做出来的一大堆玩具,都被邻居家小朋友“瓜分”了,对此小正一也非常乐意。
编个玩意儿如行云流水
长气球具有优质的扩展性,充气前形如面条,充气后类似“长油条”,可以编制出多种造型,因此又被称作“魔法气球”。“魔法气球”被手工艺人编制成卡通形象摆上街兜售,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小正一手里却是一种“快乐魔法”。
长气球未充气时直径只有0.5cm,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少有人能一口气吹起来,大多使用充气筒打气。面对如此“高难”的玩具,小正一首先要亲自“征服”它,拒绝用充气筒打气,慢慢练出了一口“吹气球”的本领,连续吹起好几只气球都毫不费劲。问及原因,他一本正经地说:“我肺活量大呀。”
吹气球还只是第一步,“变魔法”重点就是后面的编制过程了。利用长气球良好的扩展性,只要不碰到尖锐物体,它可以被随意揉捏。正如一块普通的木头在雕刻工手中升华为艺术品一样,长气球在小正一手中也如魔法般变幻造型。一会儿变出一只小狗,一会儿变出一只兔子,而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小正一总是游刃有余、毫不费劲,普通的造型只需要1-2分钟即可完成。
性格内向被妈妈称“宅童”
爱玩气球,这在小孩子中并不常见,武文杰认为儿子能沉醉在气球世界中,跟他自身的性格有关。“正一性格内向、沉稳,从小就很懂事,几乎不会为了想要什么东西哭闹。”武文杰说,“他也很少主动跟邻居家孩子出去玩,总喜欢憋在家里,算得是上一名‘宅童’了。”
早起帮爸妈挤牙膏,上学、放学路上提醒妈妈戴口罩,武文杰经常诧异这会发生在一个6岁的男孩身上。“他从来不争不抢不吵闹,很淡定,总觉得不像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武文杰若有所思,“希望儿子可以借助玩气球,多跟别的孩子接触,多多走出去。”
(责任编辑:刘嵩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