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救援跳伞勇士郭龙帅:壮士解甲,军魂仍在

2018-05-11 18:0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潘涛 刘涛 张乐 张淑月 齐敦硕

郭龙帅严格审核每一批进料

郭龙帅和工人一起勘测工地,确保修路质量

郭龙帅在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证书

伞降茂县的十五勇士照片(资料图)

  □大众网记者 潘涛 刘涛 实习生 张乐 张淑月 齐敦硕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汶川地震刚刚发生45小时,余震不断。15名空降兵从五千米高空纵身一跃,降落在“与世隔绝”的茂县震后废墟中,为后续部队提供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救援信息。来自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西马垓村的郭龙帅就是其中一员。

  时光荏苒,当初15人空降小队已有10人退伍,他们乘着退伍的“降落伞”再次飘落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我的生活很平静。”十年来,郭龙帅一直奋斗在修路工作的一线,但其军人品质依然彰显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救星来了,解放军来了!”

  地处山区、平均海拔近5000米,当时的茂县四周道路损毁,成为一座“孤岛”,空援已成为唯一的生命线。在与外界通信、交通完全中断的重震区,而依靠空降兵伞降勘察灾情,建立联系是唯一的救援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郭龙帅作为15名空降兵之一,从四川震区近5000米的高空一跃而下。他们清楚地知道,当时就是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空降是有生命危险的,这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冷!”郭龙帅跳出机舱的第一感觉就是寒风刺骨,近5000米的高空氧气稀薄,加上天气不好,只穿了一件迷彩服的郭龙帅有一种被冻僵的感觉。不但如此,跳伞中,他还发生了“死亡插曲”。“可能是由于气压的原因,刚出机舱,我的降落伞自动开伞器就提前打开了。”但当时已是8年老兵的郭龙帅迅速镇定下来,凭借良好的技术安全着陆。

  随着高度降低,能见度提高,郭龙帅被眼下的情景惊呆了。“江水湍急,山体塌陷,群众全部躲在了外面,街道上、广场上……”更触动郭龙帅的是,地上的人们看到他们从天而降时,便紧追着降落伞挥手、呼喊,郭龙帅心里一阵难受。刚落地,他就被几十名群众围了起来,扯着他的手激动地高喊着“救星来了,解放军来了!”

  15名空降兵会合后,便立即行动起来。翻山越岭、躲避山体滑坡,当心余震、救助沿路灾民……在地震中心地带的40多天里,郭龙帅翻越了4座山头,徒步跋涉220公里,在7个乡镇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他们沿途开辟直升机起降点12个,引导直升机十多个架次,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 1000余人,给1000多名被困游客的家人报告平安……

  苦不苦?值不值?面对这些问题,郭龙帅只是抿嘴一笑,说:“当时真没啥感觉,我感觉那就是一名军人应该做的。”

  15人空降小队已退伍10人 平凡的生活处处彰显军人品质

  “把那里先垫平整再铺料……”“量下这个宽度、高度……”郭龙帅退伍后,成了交通运输局的一名职工,干着“天越热活越好干”的修路工作。5月9日中午,郭龙帅在牡丹区李村镇王明珠村附近的工地上正在铺设村道。至今,郭龙帅已经在这个岗位上东奔西跑了近10年。

  郭龙帅刚到合适的年纪便入军当兵,从军8年时间,他从青涩少年成长为了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民战士。虽然退伍了,但他将坚韧不拔、不服输、敢为人先的军人品质带到了岗位上。

  在一次起吊组装机械时,一个零件掉下来砸断了他的指骨。局领导安排他去休息,他却简单包扎后带伤工作,手指从此留下后遗症。“一线的岗位上任务重,缺了我,又会影响到工期,不能脱岗,咱当过兵的,得有责任感!”郭龙帅对大众网记者说。

  当前,公路村村通工程正在火热地进行当中,郭龙帅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在工地,监督、检验、验收,修路除了质量上的把握之外,还有一件难料理的事情就是与村民协调关系。”郭龙帅对大众网记者说,“在用地上占谁家多点、谁家少点,怎么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全村人的需求,这些都是需要协调的问题。”但凭借着他在部队养成的公平公正、有耐心的军人品质,他总能妥善地协调和解决问题。

  郭龙帅踏踏实实的工作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从参加工作以来,郭龙帅兢兢业业,把部队吃苦耐劳、敢于打硬仗的老传统继承下来了。”牡丹区交通局机料科的苏杰对大众网记者说。

  “叮咚叮咚”手机响起,郭龙帅打开手机点进去一个叫“KJ·15”的微信群,当年纵身一跃的15人又以微信群的形式相聚在一起,背着降落伞飘落在了祖国大地的角角落落。“我们当中有10人已经退役了,但那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壮士虽已解甲归乡,但军人品质却融入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故事虽渐渐被人遗忘,但那颗军徽依然闪耀在他们心中,支撑着他们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奋斗着……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