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刘亚
□周梦韩
保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走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放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之首。
惟其勇毅笃行,方显英雄本色。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贡献。集团兼顾眼前与长远,把保就业的近期措施与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坚持从员工利益出发,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在保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民企的情怀与担当。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笔者访问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湘平。李湘平介绍:新时代的东明石化,正朝着“世界500强”一流企业的目标,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民营炼化企业新担当。
不裁员、不减薪
全体员工“奋斗有奔头”
问:李总,疫情防控期间,东明石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民企情怀与担当”,请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湘平:今年以来,一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战“疫”悄然打响。疫情引起了全体人民密切关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民营企业也紧急行动起来投入战斗。东明石化作为我国民营炼化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举集团之力,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疫情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有的企业生存举步维艰,纷纷采取裁员、减薪等一系列措施,应对疫情影响带来的冲击,以维持自身存续。东明石化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油品市场消费量急剧下滑,汽柴油销售量急剧下降。集团党委、董事局及时决策,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全体员工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在同业纷纷停产、国内炼油装置纷纷降量生产的情况下,保证了安全稳定生产;通过成品移库、大力协调物流交通等措施,基本保证了经营平稳。努力做好生产平衡,积极发挥市场保供作用。作为能源型行业,东明石化生产的聚丙烯、次氯酸钠等产品是抗击疫情所需物资,生产的汽柴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肩负市场保供责任。东明石化成为疫情状态下本行业生产最稳定、生产负荷最高的企业。
在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东明石化发挥自身优势,踊跃捐款捐物,全力防疫保生产。第一时间捐赠1200万元驰援疫情防控一线;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也没有停产,我们坚持不裁员、不减薪,同时还为全体在岗员工每人发放1000元抗疫津贴和防护口罩,全力保护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努力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工作有盼头”“奋斗有奔头”的和谐稳定环境。人心齐,泰山移。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集团双轮驱动,双线出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问:我们了解到,自2001年以来,东明石化先后安置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待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4000多人,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其中不少人走上重要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保就业的典型案例。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李湘平:就业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然,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保就业,是东明石化的责任。
东明石化现拥有员工7000余人,加之数万人的员工家属,和相关产业链就业人员,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东明石化有效缓解了区域就业压力,极大带动了区域教育、餐饮、娱乐等行业发展,彰显了企业的担当与责任,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认为,一家企业成为令人尊敬的企业最重要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责任。这其中不仅是经济责任,也有社会责任,不仅是对股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还有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家企业只有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才能真正体现企业价值。
危中求机,化危为机
以高质量发展保就业
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六稳”工作还是“六保”任务,都将就业摆在首位。您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保就业,企业应该如何做?
李湘平:疫情带来了较大冲击,但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的。我们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兼顾眼前与长远,把保就业的近期措施与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做好稳岗工作的同时,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就业,能更好、更长久地拓展就业空间,企业也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
在我国经济处在爬坡过坎、转型阵痛的关键期,在较多企业纷纷降薪减员的背景下,东明石化通过苦练“内功”,大力实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围绕千万吨炼油装置、千万吨输油管线,发挥利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以产能与效益的双提升为中心,加大“转、调、创”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品,建设销售终端,开发国际市场,发展大化工项目,努力实现提质增效,不断创造就业岗位,为增加社会就业提供了优势条件。
今年,是东明石化项目建设掀起高潮的一年,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的一年。目前共有13个复工项目,分别是: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1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裂化项目;100万吨/年催化重整项目;46万立方罐区扩能项目;华汪热电及配套铁路专用线项目;LNG扩能项目;2万吨/年氯化亚砜项目;VOC治理项目;110KV变电站项目;拦蓄工程项目;净化水厂项目;销售广场扩能项目;京师大初中部项目。2020年,还有4个拟开工建设项目:一是100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120万吨/年聚酯项目;三是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项目;四是东明石化产业园区规划项目。这些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项目建设高峰期,将会出现各类项目建设人员1万余人同时施工的场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东明石化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不误。此次复工建设的一批项目和计划建设的项目,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是东明石化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发挥企业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坚持高质量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行动。今年,东明石化计划逐步招聘1500名大学生,以满足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这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问:东明石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后,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不断拓展新的就业岗位。
李湘平:保就业,就应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会,以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带动和整合中小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对扩大就业的规模效应。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
2020年是东明石化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虽然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企业发展转型压力持续加大,但实践证明: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为确保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顺利实施,东明石化研究制定了以“完善产业链工程、减油增化工程、扩能保供暨国务院中原城市群规划的能源保供工程”为核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暨东明石化未来十年的核心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实施完成后,将完成总投资约130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000亿元,新增利税30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98亿元,集团将彻底实现凤凰涅槃式的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东明石化将重点利用高端聚乙烯、高端聚丙烯、合成树脂发展高端新材料等下游产品,替代长期进口产品,开启新的市场格局,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新贡献。
问:东明石化是我国民营炼化行业的领军企业,您对民营炼化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李湘平:中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的企业数量。
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让我感到很振奋很温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营炼化企业放开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等政策,民营炼化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财政税收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同时,民营炼化企业仍然面临政策“天花板”的限制。目前,一直没有对民营炼化企业放开成品油出口政策,导致炼油行业出现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结构性过剩矛盾,并已成为影响我国石化产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国内现有炼油装置的产能利用率,以填补化工原料缺口。此时,必须同时考虑新增加的相对富余成品油的出路问题。这是解决民营炼油企业当前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国际外汇收支。因此,开发海外成品油市场,同时利用我国炼化先进产能、增加高端化工原料生产量,是增强我国炼化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的优势民营炼油企业在安全、质量、环保上大投入、勇担当、新作为,成为行业内的先进标杆企业,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安全环保达标,得到消费者一致认同;在生产计划组织和实施、进出口经营、人才配置等方面积极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已经取得成熟的成品油出口经验,参与国际化经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极为高涨。让具备条件的民营炼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将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方式和政策公平的重要体现。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口配额管理和实施办法,授予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口配额,允许其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以充分发挥既有产能,有效缓解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过剩压力,加快我国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保就业引人才
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人才是关键。东明石化是如何保就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
李湘平:东明石化集团视人才为最大财富,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灵活人才管理机制,培养一线创新和青年技术人才。
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是保障人才理念落地的长效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库建设,配合集团十年发展规划,制定了“15512”人才培养计划和《东明石化集团人才库管理标准》。“15512”人才培养计划即规划期内实现培养100名职业经理人、50名高级技师、500名技师、1000名高级工、2000名中级工的目标,为集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根据集团人才库管理标准建立了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技术、技能4类人才库,为集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成立企业大学,完成“人材—人财”转变。东明石化大学,依托东明石化雄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管理标准、课程体系、评估体系、讲师队伍及教学设施。大学贯彻培训常态化的工作要求,执行分级培训,同时与员工岗位晋级管理有效融合,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充分享受到系统的培训,使员工顺利完成“人材—人才—人财”的转变。
科学任职资格管理,建立员工发展通道。集团自2009年开始引入员工任职资格管理,从管理咨询、建标建模到试点运行,目前已经形成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对于管理人员建立了12个专业序列;生产操作员工30个工种的考工晋级,建立了各序列、各等级的素质模型、测评要素表、试题库和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管理和技能两条员工晋升通道运行通畅,实现了员工双通道科学晋升。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优先发展优秀人才。在竞争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集团从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淘汰及薪酬等方面建立25项相应的管理标准。对于高层次人才,通过设置初始岗位津贴、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轮岗 机制等增强985、211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吸引力。
问:引进人才,使用好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十分重要。
李湘平:为引进人才积极搭建内部晋升平台。东明石化为平稳、快速实现“世界500强”的奋斗目标,积极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按照专业分类为引进人才量身定制发展路径,设定职业生涯规划,初期在车间生产一线锻炼,当集团总部及各分公司管理岗位出现岗位空缺时,集团人力与企管部下发招聘简章,通过面试把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出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截至目前已有32人走到专业管理岗位,保障适岗人员优先得到成长,大大激发引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竞争是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企业努力建立公平的竞争平台,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通过这种办法把员工放到有能力干又愿意干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创造科研环境,搭建科研建设院所。东明石化积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智慧才能的平台,成立山东联能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和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打造技术引进平台,瞄准高端化工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先进成熟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菏泽高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技术开发平台,围绕高端化工产业发展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为菏泽高端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平台,为菏泽高端化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20年3月参与菏泽市“青鸟计划、人才兴菏”引进高层次人才推介会,报名人员10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05人,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
东明石化正在从相对单一的生产加工到“产、供、销”全产业链运营转变,从国内运营管理到国际运营管理转变,人才需求层次和结构由重专业技术类向专业技术类和管理、运营类人才并重转变。对于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务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国际性人才,我们将充分利用省、市、县人才优抚政策,广开渠道、广纳贤才。
“工作着、快乐着,生活着、幸福着”是我一直倡导的理念。东明石化的人才工作全方位践行这一理念,在当前工作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改善人才管理现状,重视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环境建设,从各方面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核心优势的“人才文化”,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让每一位员工在东明石化搭建的舞台上都能有合适的位置和角色,都能顺利成才,实现人生价值。通过“人生梦”的顺利实现,助推集团进军“世界500强”的“强企梦”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刘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