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2月4日讯(通讯员 邢维康)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在单县李新庄镇刘草庙村蔬菜高温大棚示范区,种植大户刘学梅正在温室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她对记者说:“俺种的西红柿果肉厚、硬度好,不但耐储运,口味还酸甜宜人。一年可采四、五茬,一个大棚一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单县抓住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契机,积极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按照“政府推动、科技引导、资金扶持、农户自愿”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使“设施农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致富的“金钥匙”。大力宣传“设施农业”见效快、增收多、一年多熟等优势,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投入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定了以种植反季节葡萄、甘蓝、番茄、冬黄瓜、草莓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并推广越冬番茄、黄瓜、草莓、甘蓝等套种模式,做到一年多茬收获,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作物附加值。充分利用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为设施农业基地就地解决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问题。同时,还积极发挥县乡农技人员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技人员到“设施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跟踪服务等,从整地建棚到苗木定植、整枝上架、授粉点花、果实采收、集装整运,实行手把手、面对面,全程、全面技术指导。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活动,举办涉及“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及农技人员技能等各类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0余人。
目前,单县 “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9万余亩,为农民年增加纯收入约2.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