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能实时监控到车内情况
大众网菏泽5月4日讯(记者 武霈)一年前,公交车在菏泽城的地位相当尴尬:人等车车不来,车到站站没人。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于晓明登上公交车调研,掀起一场公交革命。一年间,开通5条助学公交、4条通勤公交,公交车数量发展到456辆、线路总长达500公里……菏泽城区公交车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市民的生活。
如今,公交车成为菏泽城区马路上的“主流”。群众说,这是最实在的惠民之举。
数据说话,公交革命改变菏泽
2012年,公交车总数只有200多辆,与“中小城市万人10台”的最低标准有很大差距。
线路少,间隔时间长,人们出行,根本指靠不上公交。群众要求发展公交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人大代表建言,政协委员提案,网友发帖,群众来信……呼声和建议纷至沓来。
去年3月的一个早晨,年过五旬的老司机韩国庆回答了一位“特殊”乘客的几个问题,菏泽公交事业便开始有了“发动机”。这位“特殊”的乘客便是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这是他新上任后对公交的一次摸底与调查。公交事业的发展是衡量解决民生问题的标准,“要以群众的期盼为标准,谋划工作”,于晓明做出这样的要求。
于是,菏泽的公交事业便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港航局党组书记董超告诉大众网记者,自2013年以来,菏泽投资1亿多元,在菏泽城区投放了160辆公交车。与2012年相比,公交车万人比由4.9标台提高到6.5标台,线路总数由19条增加到33条,站点总数由531个增加到986个。
不仅线路多了,班次间隔时间也缩短了。如今,市区干线5—8分钟即可等到一辆公交车,市区支线在10分钟以内、城乡线路15分钟左右,市民出行便节约了很多时间。
因地制宜,人性化服务惠民生
晚上9点半,大众网记者来到人民路南段的菏泽一中,二十辆助学公交车已经整齐地排列在校门口等待学生们走出校园——这是助学公交。
菏泽一中离市中心较远,学生走读很不方便,家长接送学生也很费时间,通公交车是亟待解决民生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菏泽公共汽车公司主动与学校联系,与教育部门座谈,连续多天考察线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计电子线路图和语音提示;连续加班十几个通宵,制作安装助学公交站牌;不到1个月,5条“助学公交专线”开通了。
对于家住东站小区的刘先生来说,开通助学公交是一件大实事。以往每天晚上接孩子都得花上1个小时,如果坐出租车就特别贵,现在有了公交车,一个月只需要25元。更重要的是,学生们一起回家,路上安全,家长们也放心了。
通勤公交也是一大亮点。菏泽城区东、西两个开发区是企业集中的地方,员工由市区到企业很不方便,为此,4条通勤公交诞生了。某企业职工李先生告诉记者:“通勤公交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惠,原来开车一个月油钱至少400多元,现在节省很多。”
内外兼修,让乘客坐得更放心
硬件改善了,软件也在同步提升。
走进菏泽市公共汽车公司的失物储藏室,大大小小的包裹、皮箱堆积了半个房间,桌面上钱包、身份证、银行卡比比皆是。菏泽市公交公司创优办主任胡爱香告诉记者,这些失物都是这一个月以来司机在车上捡到的,每一份都会妥善保管,等失主来取回自己的东西。
菏泽市公交公司总经理殷正红说:“民生无小事,要从点滴抓起,除了失物认领以外,我们还开通了“5700369”公交服务热线,对乘客咨询、投诉、建议等问题进行处理。”
4月8日,客服中心搬到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开启了现代化智能办公,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的客服服务。记者在指挥中心看到,5位工作人员在批量处理接听电话。
在控制中心,不仅能看到每一辆公交车的行程路线,而且还可以监控到车内的情况,“这样能让我们的司机在服务上做得更到位,如果有令乘客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都能看到。”殷正红说。
市民“点赞”,便利才是硬道理
在牡丹路与中华路交叉口的IC卡充值点,市民王增宏正在办理公交卡。他告诉记者:“有了公交卡以后方便多了,解决了零钱的问题,而且IC卡分为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老年卡65岁以上全免,学生卡仅0.4元,这都很人性化。”
随后,记者登上了7路公交车。车窗两边都布满了“文化墙”,不仅仅有菏泽牡丹,“弟子规”、“中华传统文化”等也纷纷入驻。为了做到车厢内有文化,无气味,每一辆公交车每行驶一趟打扫一次,每天清洗一遍。
“天香公园到了,去往天香公园的乘客请带好物品从后门下车。”伴随着智能语音,记者从车厢走出。在站牌附近一名女士正在用手机查询站点,她表示,每次出门都能查询到目的地、行程路线和班次,乘坐公交出行太便利了。
“公交事业即民心工程,现在IC卡总发行量过10万张,日均10万人乘坐公交出行,每天刷卡3万人次,这不但是乘客对公交的认可,也愈发证明公交事业在‘行’这一方面的重要性。”殷正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