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菏泽卫生

程洪顺:人生与中医同辉 救人与事业永恒

2014-02-12 11:27:00 作者:朱朝金 张玉萍 宋美茹 程 萌  来源:武汉晚报

       

    程洪顺本人照片

    程洪顺医生为患者诊病

    程洪顺医生收徒仪式现场

     

        大众网菏泽2月12日讯(通讯员 朱朝金 张玉萍 宋美茹 程 萌)论学历,他既不是研究生,也不是本科、专科,他说自己的学历是“零”。他始终坚称自己是最土的“草根中医”和“赤脚医生”。他为人仁和、真诚,淡泊名利,不但从不诋毁其他医生,而且把每一位同行尊为老师,善于学其之长。他常以先贤庄子名言古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勉。他以孙思邈“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大医精诚的风范自律。如今他已成为省级名中医专家、主任医师,可仍称自己是一名普通医生。

     

        中医50年,他临证强调四诊合参,突出问诊,证症结合,顾护胃气,重治未病,遣方组药,崇尚平和,不投猛剂,慎用毒烈之品,辨证论治,勇于创新,治验甚重。

        心血管通了!

     

       该故事讲述的是去年牡丹区一位干部患冠心病,心血管堵塞已达70%,北京阜外医院检查后告诉他,4个月以后,可以放支架。故让其回家做准备。该干部回到菏泽,为防止病情继续加重,突发意外,有人介绍他先到市立医院分院找老中医程洪顺开些中药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生命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机。待4个月以后,该干部按预定时间前往北京阜外医院申请放支架时,专家在术前对其例行造影检查,却怎么也找不到心血管堵塞的地方,专家惊奇之际,询问他到底遇到了哪方仙人,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这堵塞70%以上的心血管怎么会畅通无阻了?该干部惊喜之际告诉阜外专家只是吃了一些中药而已。

     

       “难道吃些中药就能让需放支架的病人告别支架,既免去巨大风险,又节省巨额治疗费、支架费?”乍一听,人们简直难以置信。可这件事千真万确地在这名干部身上证实了。记者采访时,也颇感惊奇地当即拨通了这位干部的手机,得知对方正出发外地,对其患冠心病的奇遇,对程洪顺所开中药的神奇功效,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重症肌无力”,无力变有力了!

     

      该故事讲述的是牡丹区一医院已退休的医生潘某,于2004年即患上重症肌无力病,逐年加重。2011年2月她前往美国看望在该国工作的女儿。由于旅途劳顿,下飞机后,两眼睁不开,呼吸有些困难,说话不清楚,吃饭不能嚼,腰直不起来,浑身没劲,吐痰较多。她即在美国治疗,可许多专家竟说她是神经方面的疾病,当然治疗毫无效果。于是,她从美国直飞北京,先后到了三家最权威的医院,连挂号费达700元的专家号都挂了,中药西药轮番服用,免疫球蛋白也输了不少,可在她身上几乎都没有任何效果。同时,有的药品巨大副作用又给她身体雪上加霜,整个人近乎崩溃。无奈回到老家菏泽。此时,有人建议她吃程洪顺的中药试试。提到这位老中医,她似乎看到了生的希望,他的中药的确治愈众多疑难顽症,可对她的重症肌无力是否有效?她心里仍然没底。然而,当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从2012年8月开始服用程洪顺的中药,不长时间果真出现奇迹,腰直起来了,眼睛睁开了,嘴能嚼东西了,全身有劲了。记者2013年12月下旬采访潘某时,她激动地说:“要不是程医生,我活不到现在!我过去不太相信中医,现在可信了。”这位重症肌无力重病号吃程洪顺中药得以康复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许多专家惊奇不已;传到美国,女儿的同事们及其有关专家们,都直呼中国中医药之神奇!

     

         一小学生持续高烧20天,花三万元打针没效果。改吃中药,三天,血象下来了。一家人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了。

     

         该故事讲述的是,牡丹区牡丹办事处古园社区王某11岁儿子在本城一家医院做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术后持续20天高烧39℃。经检查,血象高达30X109/L。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药几乎用了个遍,血象就是下不来,最后又用“泰能”,182元一针,一天打8针,又连打十多天,血象仍然下不去,持续高烧几乎要把孩子逼上绝路。显然,西医已无可奈何。一位西医专家让孩子父亲去找市立医院分院老中医程洪顺。王某心急火燎找到程大夫时,已至下午1时,这花甲之年的老中医,正看完大量病人准备下班回家。听了王某对孩子病情的陈述,连家也不回了,更顾不得休息吃饭,即随其来到孩子所住医院。诊断后当即开了中药,让其立马熬制服用。结果,三付中药下肚,血象即由30X109/L下降到23X109/L,程洪顺调方后又开三付,血象下降到17X109/L。又吃三付,血象下降到15X109/L,最后降至12X109/L。这四年级11岁学生终于不烧了。王某说:“没想到孩子竟因发烧前后花3万多元。连济南大医院都去了,都没降下来,而吃中药仅花几十元,却把孩子治好了。程大夫的中药太神奇了!”

     

       岳程办事处63岁农民冯某因患肾癌,10年内双肾先后摘除,人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几乎汤水不进。生命似乎到了尽头。吃了程洪顺第一付中药,竟喝一碗稀饭;接着又吃20付,精神振作,饮食接近正常。在中药配合治疗下,两年后的今天,患者已充满自信,乐观面对人生,坚持每周3次自驾电轿去医院透析。

    一老人丁某某患早期急性白血病,持续高烧39℃,整个舌头和耳朵都是紫黑的出血斑,血小板已降至6X109/L,中西药轮番施用,患者非但没有好转,而且大汗淋漓、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动则气不接续、脉细微,大有阴阳离绝之势。在此危难之际,程洪顺出现在病人面前,三付中药吃下去,热退汗止。

    再如程洪顺中药治疗糖尿病、乙肝、红斑狼疮、甲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半身不遂、病窦综合症、食道癌、下肢静脉曲张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他执着中医五十年,治愈的许许多多重大疾病、疑难顽症等病例太多太多,记者无法一一列举。

     

        [记者点评]国粹,贵有名医光大、继承与发扬

        当前,我国医学已进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时期。三种医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的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辨证已由以宏观为主体发展为宏观、微观结合并重;辨病已由单纯辨中医之病发展到辩中医之病与西医之病并用。中医药对疑难重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提高。程洪顺中医五十年,研修五十年,挖掘五十年,也正是这种无比的执着,国粹中医才得之继承发扬。

     

        中医50年,患者至上,是他高尚医德的体现,所有患者不分贵贱长幼,不分病痛轻重,皆细心呵护、精心治疗。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程洪顺在定陶陈集“七一”大队干“赤脚医生”到2013年的山东省级名中医,这里的老百姓一代又一代,得了病总是找“程医生”。

     

       “40多年了,俺那一带的老百姓得了病找医生没换过人,程大夫甭管调到哪里,藏得再严实,也要找到他!”

        市政府领导李某讲到程洪顺为医为人,似乎有一肚子话要说。原来,李某的父亲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陈集镇“七一”大队当支书,当时村上缺医少药,老百姓感冒发烧到镇里到县城求医很不方便。老支书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幼跟着父亲学中医的程洪顺。当时他虽仅十七八岁,可开药治病已经小有名气。老支书经多方作做工作,终于把程洪顺请到七一大队当赤脚医生。程洪顺干医又执着、又投入、又上心。村民随请随到,开的中药又便宜又治病。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一下子出去了,这一干就是四年。由于成绩突出,程洪顺被有关部门安排到辛集公社医院上班。临离村那天,七一大队十五个小队队长,分别代表各队老百姓为程洪顺一路送行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来,程洪顺又从辛集调到菏泽城内城关医院、市立医院分院等医院行医,可他无论在哪里坐门诊,“七一”大队及周围村上的老百姓总是一路打听,总能找到他。七一大队有位老队长在肺癌晚期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见一见“程医生”。当程洪顺闻讯赶到老人家病床前时,这老队长只是说了句“谢谢您,程医生!”就像完成一桩神圣使命似的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从菏泽邮寄中药到日本,看一家祖孙四代只认“程医生”的执着。该故事讲述的是华瑞面粉厂孔某某一家人与老中医程洪顺结下的不解之缘。

    古稀之年的老人孔某某,早在50年前就患上肝炎、胆囊炎。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从四川省铁道部门调回菏泽老家工作。当时身体就查出“大三阳”。此时,人们对“肝炎”二字都非常害怕。痛苦之际,他就有幸结识了正在“菏泽地区医院中医学徒班”学习的程洪顺。从此,按时服用中药,似乎成了他人生的全部。冬去春来,孔某某的病情日益见好。直到今天各项指标都正常,他早已康复如初。这期间,他的老母亲也几次患病遇险,程洪顺都一次次到家中出诊看病,一次次化险为夷。至今其老人已90岁高龄,仍然快乐地生活;孔某某儿子患病也是非程洪顺不看。他胃不好,每每疼症复发,吃上程洪顺的几付中药,就安然无事。

     

        近几年,这位年轻人出国到日本去工作,胃病复发时,按说这不算大病,在日本也完全能治,可他总不放心,还是只认程医生的中药。孔某某更是关爱儿子,总是不怕花邮费,找程洪顺开了中药,给儿子邮到日本。再说孔某某的孙子,也是从三岁就吃程洪顺开的汤药,现在已八岁了,无论患大病小病,也总是汤药服之。类似这一家几代人乃至夫妻、兄妹、父子等等,都只认一个老中医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记者不再一一陈述。

     

        [记者点评]日久见中医 偶然见必然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借喻这句话,引申为日久见中医,感到颇为恰切。毋庸置疑,行医几十年的专家,要讲上几个乃至几十个治疗效果较好的典型病例,算不上是什么难事。而要做到让百姓几十年不忘、几十年念叨、几十年追踪求医,和几代人只认一个医生的情况,尚不多见。作为中医,其博大精深,治好几个疑难病症,不能排除有一定的偶然性。可偶然性多了,其必然性也就应运而生。程洪顺从草根中医到山东省级名中医,从赤脚医生到主任医师,其成功之路正是他勤于临证、德艺双馨的最好证明。

     

        中医50年,程洪顺精研修深,把中药辨证施治的巨大潜能发挥到极致。他的中药价格便宜又便宜,疗效惊人又惊人。五块八块十块一付药,困绕百姓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似乎被他抛进了太平洋。

     

        陈良民老人为啥“一药钟情”

     

       “我是成武大田集的,叫陈良民,老胃病。”

     

       “你咋跑恁远隔着恁多医院门来找程大夫?”

     

       “我是听一位在北关医院上班的亲戚介绍,一路打听找来的。上次吃了他几付药,很管事,能吃饭了,这次又来找他。”

     

       “吃他的药贵不贵?”

     

       “不贵!不贵!这次又拿15付中药,还不到80块钱,一付药才合5块多一点。”

     

        在市立医院分院中医科门诊,记者和来自成武的陈老汉交谈,他对程洪顺老中医为人为医感慨不已。

     

       在程洪顺看完一批病人后,我们和他聊到所开的中药为什么又治病又格外便宜这个问题。其徒弟在一旁插话说:“程老师前几天为一感冒发烧小孩开的中药才块把钱一付,其父母惊得连声说,咋能这么便宜,算错了吧。收款员告诉对方并没算错时,家长又认为这么便宜的几付药,能将输液打针花上千元没治好的‘感冒’治好?可服了三付中药,小孩就愣是好了呢!”

     

       看到记者疑惑不解的样子,程主任笑着说:“我刚才给成武的陈老汉开的十五付中药,药名叫‘大建中汤加味’,我只讲治病,只考虑疗效,多一克不开,多一味不加。不可否认,我一见农村来的病人就可怜同情,低价药能把病治好的,我绝不会用高价药。但我也并没有在药价上刻意‘便宜’,而始终坚持把疗效放在第一位。有时根据病情,确实要吃某一种药的,即使价格较贵,我也会开的。但绝不会故意让病人吃‘过头药’、吃‘冤枉药’、吃‘高价药’,更不会让病人吃‘提成药’。”

     

        三付中药救条命 让日本神户大呼神奇

     

       故事讲述的是一旅日华侨章女士于2010年2月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经多种办法治疗仍不见效果,血红蛋白40g/L。生死存亡之际,日本医生建议子宫摘除。该女患者年仅28岁,摘除子宫,就意味着一生就无法再生育。其丈夫万分纠结之际,竟从异国他乡给程洪顺打来国际长途电话,求保住子宫的药方。

    程洪顺根据病人家属陈述,即口述药方。对方当即在日本一家医院取中药煎制让病人服下,药后出血量大减,三日后出血完全中止,病人子宫得以保留,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三付中草药,充其量几十元钱,其功效竟如此出神入化,这令日本神户某专家大呼神奇。中国中医药大师了不起,并将此处方珍藏。

    再如牡丹区南城一退休干部李某的妻子霉菌性食道炎,前往北京治疗,取十五付中药花费3400元,病没见轻。而回到菏泽吃程洪顺中药仅花100多块钱,喉咙就治好了。再如一儿童吃程洪顺9付中药,仅几十元钱,治好了他花几万元没治好的炎症……

     

        事例不胜枚举,记者不再一一陈述。

     

        [记者点评]为“治病”开药,还是为“捞钱”开药

     

        本篇章所写程洪顺中医五十年,所治愈病人千千万,大家众口一词:程大夫的中药便宜又治病。作为一个医生到底是为“治病”开药,还是为“捞钱”开药、为“提成”开药?这行医出发点的不同,就成为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因。记者采访了众多病人,人们提到程洪顺无不对其只求开药治病,而绝不讲开药捞钱的高尚医德感动至极。

     

       中医五十年,程洪顺精研修深,心里只有病人,看到穷人就可怜。特别困难的病人他不让挂号;已挂号的,他让把号退掉。在门诊上,病人再多,大家都耐心等,因为这个老中医看不完不走。作为省级名中医,无论谁找他看病或出诊,他总不会让病人失望。

     

       “你以后看病就甭挂号了。这次挂的号,你退掉,省下这15块钱,够您爷俩吃饭的钱了。”

     

       找程洪顺看病的人群中,特别贫穷的老百姓、遭受车祸的病人、靠捡破烂为生的老人等特困病人也不少。程洪顺作为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干赤脚医生过来的大专家,仍对乡下贫苦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作为山东省卫生厅下文授予 “山东省名中医”称号的专家,其门诊挂号费上级定价为15元。这显然是政府对医术超群专家价值的肯定和认可。无可讳言,这15元的挂号费,不但给医院增加了收入,他本人也会从中得到一定份额的诊病报酬。这是当今社会每个专家看病的合理合法收入,可程洪顺却把这些看得很淡。他看到特别穷、特别困难的人就可怜。兰考县一位70多岁乡下贫穷老翁,老年丧子,他和小孙子相依为命。可小孙子又患了重病,他东拼西借四处看病,不但家徒四壁,孙子的病还日甚一日,再看病也没钱了。老人痛苦得直掉泪。有好心人介绍去菏泽找老中医程洪顺。他带着小孙子费尽周折在市立医院分院找到程洪顺时,时至上午11点,还没吃早饭。程洪顺听完祖孙俩的不幸遭遇,看着他们破衣烂衫,心头不由得一热:

     

       “你们还挂什么号,直接找我看病就行了罢!”

     

       “不挂号,谁给看病?!”

     

       “我给看!我给你孙子看完病,你去把号退掉,省下这十五块钱,够你们吃饭的钱了!”

     

        祖孙俩在异地他乡,遇上如此好心的医生,老人家只是擦泪,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再说牡丹区南何楼一肝硬化腹水患者,按说都完全应该住院治疗了,可这个中年汉子竟硬撑着干建筑活。他找程洪顺看病时,程洪顺安排他不要再干活,安心养病,可对方悲痛地流着泪说,我不干活怎么行,我没钱看病,并且上有八十岁老母。程洪顺闻听此言半天没说话。最后喃喃地说:“你以后再看病就不要挂号了,这次挂号费你也去退了。买几个包子给老娘捎家走。”

     

        岳城办事处朱庄一姓孙的病人,遭受车祸,肇事车辆逃逸。他多次找程洪顺治病,都是免挂号,一路绿灯。

    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记者不再一一列举。

     

       就这个问题,我们和分院挂号室工作人员交谈时,他们说:“一些人看完病又来退挂号费,说是程大夫让退的。我们真是又感动又作难。作为病人,看病挂号天经地义,哪有看了病再来退挂号费的理?这要减少医院和医生本人收入的。可程大夫看到穷人就可怜,执意让把挂号费退给病人,我们没办法,只好依着他。”

     

         找他看病的人群中,虽以农村老百姓为多,可也有党政等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大老板,还有靠捡破烂为生的孤独老人。

     

        “不分贫富贵贱、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普同一等”,这又是程洪顺的行医准则之一。

     

       程洪顺大医精诚,感动社会,磁铁般吸引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市里一些正厅、副厅、正县、副县级领导找程洪顺看病,他望闻问切,一丝不苟,细心耐心诊断;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弱病残,他同样是倾心倾情,并且对这些最需要温暖、关爱的人还常常厚爱一层。一位80多岁靠捡破烂为生的老太太,破衣烂衫,全身脏兮兮的,她到一些医院求医,常被冷眼相看,有的人捂鼻躲开。可当她找到程洪顺时,却得到了一个病人应该得到的尊严。程洪顺总是建议:“大家稍等一下,先给这位老人看,因为她如排号等一晌,捡不到破烂,怎么生活?”

     

         就这样,这位老人在程洪顺大夫面前一直享受特优待遇。看病从不用挂号,从不用挨号。有时没钱取药,程洪顺还为她垫钱。

     

       不久前,市卫生局一位领导同志找程洪顺看病,也是在长长的队伍里和老百姓同样挨号,挨了半晌才轮到看病。最后,当有人认出这位领导时,病人都为这位与百姓普同一等、为程洪顺老中医行医治病官民一视同仁而感动。

     

         [记者点评]孙思邈还在人间

     

       “隋唐时期,以医德盖世的中医祖师爷孙思邈,其遗风犹在!他仍活在人间!他的大医大德仍在护佑着炎黄子孙!”这是记者写完本章节,对老中医程洪顺发出的感慨。

     

       中国人有句古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孙思邈大师行医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不分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普同一等。精心治病,不图财物。程洪顺中医五十年,从他对病人,尤其是对特困病人倍加关爱的细节中,就可看到其大医精诚的人生之光。

     

        中医五十年,程洪顺精研修深,其医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显。从草根中医,到山东省名中医;从赤脚医生到主任医师;坐诊挂号费从一元、二元、四元到今天的十五元。可他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天天都在老百姓中间。

     

       “您等会吧,他看不完不走!”

     

        找程洪顺看病的人有远有近,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他们大老远赶来,最担心的还是排队挨号、不能及时得到这位年事已高老中医的诊断。

     

       “您等会吧,他看不完不走!”这句话,是市立医院分院其他医生经常安慰病人的一句话。

     

        程洪顺1950年生人,今年已是64岁。由于长时间加班加点为病人治病,坐门诊常是几个小时顾不上喝口水,顾不上去卫生间。为每个病人诊病,都是全身心投入,精心再精心。其体能长期透支,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再加上年事已高,好几次都是已到下午两点多钟,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大家都走了,他竟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办公桌前。幸亏家人一路找来,及时救治才脱离危险。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院领导为他限号。每天预约病人不得超过20人,只安排他上午上班,下午休息。

     

        可怎么能限制得住。经常找他看病的人,都知道他“看不完不走”这个规律,为了不排队挨号,干脆在上午11时左右来找他看病。可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就害苦了程医生。每天看病人数都比预约人数多得多,常到下午一两点、两三点钟,其他专家下午来上班了,可他还是上午的班。时常看完最后一个挨号的病人,他正准备下班,可又来了病人,其弟子只好把着门不让进,劝病人第二天再来。可程洪顺听见病人的哀求声,总是说:“让他们进来吧,大老远赶来不容易,我下班反正是晚了!”

     

        一天抓中药六七百付,司药人员都累得够呛。

     

        记者和司药人员孙长辉交谈,提到程洪顺为医为人,他们是既心疼又埋怨:“程老师的药方子一个接一个,远路的病人一次都拿十几付、几十付乃至更多。司药人员少,一天抓药六七百付,累得实在够呛。”

     

       “这些中药都是他开的?”

     

       “在中医科,他开的中药最多,常常占一多半以上。”

     

        然而,有谁能想到,程洪顺在门诊看病已是很辛苦,可他在下午和晚上又常常出诊。分院副院长张明亮说:“程老师一点架子都没有,甭管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远的近的,谁找他看病,他都看,病人若没法来医院,他就骑车子去家里给看。”

     

        在菏泽城区公园一号小区居住的杨先生说:“这几年,俺全家可多亏了程医生了。我母亲、岳母都八十多岁了,一个嗓子有病、一个肺里有病,都行动不便。老人的病情一复发,我就给程医生打电话,他从没拒绝过。我要租车去接他,可他偏要骑车子行程一二十里路来家,说是全当锻炼身体。看完病开了药方就走,甭说请他吃饭了,时常都是连口水都不喝,想送他点礼品,他更是不收。上回我和堂兄弟两个人都没留住他。”

     

        还有一个小学生,在中午放学后发起高烧,其父亲给程洪顺打电话,他下班刚回家,端起饭碗正想吃饭,得知小孩的病情,立马把饭碗一推,骑上车子就往其家里赶……

     

        事例毋需多举,读者一定能从中感悟到这位省级名中医专家“心里只有病人”的高尚品德。

        [记者点评]他心里只有病人

        程洪顺中医五十年,功成名就,按说他本应该在退休后好好休息一下,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惦记着那些念叨他几十年的庞大患者群。总在想方设法乃至加班加点为他们治病,甚至出诊到其家里去看病。在市立医院分院医护人员眼里,程洪顺就是人之楷模,医之典范。

     

        中医五十年,程洪顺精研修深,不断向中药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各种盛誉接踵而至,花甲之年又进入他中医事业的黄金期。

     

        究其中医生涯五十年的历程,程洪顺之所以能在中医事业发展征程上一路迅跑,之所以能在中医事业发展征程上底气十足,其出身岐黄世家,家父对他的言传身教和本人自身的拼搏悟性等原因之外,还有国内顶端中医大师的点拨。早在1970年,程洪顺干赤脚医生时,其所开中药方的神奇疗效,就感动了省卫生厅来菏包村插队的领导,为他寄来山东医学院中医系的全套教材,让他一边治疗,一边系统学习中医理论。1980年,他以菏泽县第一名的成绩晋升为中医师;198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又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区(市)职业道德标兵;1995年被组织上推荐到 “全国临床中医理论提高班”;此后,又进修于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由于成绩突出,深得中国当代中医大师蒲辅周之高徒薛伯寿教授的赏识,给予他诸多教诲,并与他书信往来,让他参与了诸多疑难病案的讨论。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程洪顺在中医王国纵横驰骋。他擅长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病、妇科杂病以及发热病的治疗、中医药的配伍和古方的化裁,强调四诊合参,突出问诊。他自拟验方32个,注重证症结合、顾护胃气、防传防变、重治未病;他自拟的乙肝防变汤、乙肝解毒汤、慢支汤、糖尿病1号方、扶正增免汤等等,有效率达90%以上。在治未病上取得的成绩,在国内中医界备受关注。

     

        近20年来,程洪顺坚持一边临床,一边带教。先后培养中医人才近百名,所收的十几名徒弟中,有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他下决心将自己中医五十年精研修深所得来的全套中医经典知识,一代代发扬光大。

     

        2013年,程洪顺又迎来他中医人生的更大黄金期:这一年,他被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被晋升为山东省省级名中医专家……

    进入崭新的2014年,新一年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程洪顺遥望东方云海,觉得自己没有老。一向为人低调、不事张扬的他,仍然没有豪言壮语,他心里只有党的中医事业、祖国的中医国粹和人民弘扬中医、发展中医、振兴中医的期盼。这一切的一切又都在助推他向中医事业新的高峰继续攀登!

     

       [记者点评]善小聚成大爱 大爱暖化坚冰

     

       纵观程洪顺为医为人五十年,要说惊天动地之举,记者倒没发现。可他那“您等会吧,他看不完不走!”、“您以后看病就不要挂号了!”、“您把这挂号费退了,够你们吃顿饭的!”、“先给这个老人看吧,她排队挨号误了拣破烂,没法生活!”、“病人看病后,抓药钱不够,他掏钱塞到病人手里:‘这点钱拿去抓药吧!’”……这些事情似乎称不上大事,可这“善小”多了方可聚成大爱,大爱久了方可暖化坚冰,乃至温暖整个社会。许多老百姓念叨程洪顺五十年、追踪他五十年,就是最好的证明。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晋伟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