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健康资讯

健脑操:可提神解乏,增智不可能

2014-02-17 13:05: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从保健的角度看,健脑操有助于提神醒脑、解疲乏,但如果拔高到益智、增智的高度,只能说“愿望很美好,事实上不太可能”“如果把健脑操拔高到益智、增智的高度,只能说,愿望很美好,事实上不太可能。

      原标题:健脑操:可提神解乏,增智不可能

      ●从保健的角度看,健脑操有助于提神醒脑、解疲乏,但如果拔高到益智、增智的高度,只能说“愿望很美好,事实上不太可能”

      ●人脑实在太复杂,智力提升受营养、环境、情绪、睡眠质量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单一因素难起决定性作用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庄礼兴教授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新学期开始,北京将在10所小学试点中医健脑操,并于年内出炉初中版中医健脑操。这一消息引起人们关注和热议。不少人表示支持,但也有网友尖锐地否定,说它可能“跟眼保健操一样,都是骗人的玩意儿”。其实,从简单的“鸣天鼓”,到花样多点的手指运动,以及美国人倡导的更为繁复的交叉爬行、对称涂鸦等二十六式“健脑操”,古今中外,形形色色、内容各异的健脑操早已存在多年。这类操有的冠以“健脑”之名,但健脑之效到底有多大没人说得清。特别是近年来风靡于某些以盈利为目的的育儿机构、课外辅导班中的“健脑操”,会否是商家炒出来的“新概念”?该如何客观看待?

      对此,专家认为,从中医脉络学的理论和从现代医学神经解剖的角度来看,各式各样的“健脑操”,在引导人们刺激某些部位时或许能引起相应的反馈,对醒脑提神、缓解疲劳会有一定的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值得提倡的,但其作用不可盲目拔高。人的大脑毕竟比较复杂,寄希望于几套操来“健脑益智”,愿望很美好,事实不太可能。

      新闻回放:

      北京10小学

      试点中医健脑操

      据《北京日报》报道,由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与北京针灸学会联合推出的小学版中医健脑操已正式发布。新学期,10所小学的师生将试点健脑操。

      按照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学版中医健脑操分为三小套,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各一套。每套操七节,其中,前两节和第七节是相同的,包括闭目转睛、循按督脉、舒展膀胱经。另外四节随学生年龄增加动作幅度也相对增加,重在提神醒脑、减压放松,比如第三节操,一二年级是按揉攒竹穴,三四年级是按太阳穴刮发迹,五六年级是揉按风池穴。

      据悉,小学版中医健脑操主要面向小学师生,动作设计幅度不大且占地面积较小,便于在课堂和室内开展。每套操做下来约为10分钟,做操时间不用像眼保健操那样占用专门时间,而是由老师在课堂上灵活掌握,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神情疲惫、精力不集中,便可以让学生做其中的一两节进行调节。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会长马宪平介绍,今后,健脑操的设计类型将细化成课前、课中和课尾三大部分。“此外,我们还准备设计早起、午后、考前、自习等一系列健脑操。”

      新学期,永泰小学、京通小学、新鲜胡同小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等10所小学师生将率先做起健脑操。年内,初中版中医健脑操也将出炉。

      记者观察:

      各式健脑操

      内容各异拥趸多

      其实,从国内民间流传数百年的简单“鸣天鼓”,到花样多多的手指运动,乃至美国人倡导的交叉爬行、摇臀摆腿、对称涂鸦等更为繁复的二十六式“健脑操”,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健脑操早已存在多年。虽然内容各异,但都不乏拥趸。国内外不少培训机构看到商机,在各种育儿或课外辅导班中适时推出“健脑操”增加吸引力。

      无论是“鸣天鼓”还是手指操,国内的健脑操中不少引用了传统医学理论和养生方法。而国外的健脑操多引用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其中,左右脑平衡、加强右脑开发应用以益智增智的观点一再被强调。

      记者了解到,练习健脑操的群体尤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最为突出。老年人多数主动自行练习,少年儿童多在父母的引导下参加课外辅导机构,多少有点被动而为。对于孩子,父母希望他们做了健脑操能益智、学习效率更高,而老人们则希望通过练习能延缓脑衰老,预防老年痴呆。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晋伟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