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销量首次超越苹果三年时间估值逼近百亿美元
小米手机身价翻三十六倍的背后
8月23日,几乎所有网络媒体、官方微博的首页上都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小米估值逼近100亿美元。”原来,在前一天深夜,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上证实小米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整体估值已逼近100亿美元。而这也意味着,成立短短3年多的时间,小米从2.5亿美元到90亿美元,身价翻了36倍,成为国内仅次于百度、阿里、腾讯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估值高涨的背后,小米的良好业绩和口碑功不可没。几天前,一则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消息使小米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小米智能手机二季度国内销量首次超过苹果。“小米手机,使苹果落下神坛?”两年前,小米1发布时曾有一家媒体列出这样的标题,并一度被笑为天方夜谭。而今,它真的变成了现实。
平均每周更新一个版本,不达到效果就宁可让几千万元研发费用打水漂,两款手机的两次社会化网购模式均成为代表性营销案例……小米销量大增、小米迅速成长的成绩并非偶然。在北京的千千万万个创新型企业中,它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在手机背后蕴含的内涵说来也并不深奥——创新和执着,同样重要。
“实在改不动了”
咬牙打出几千万元的“水漂”
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在位于上地的金山软件公司3层会议室,大红色的背板上,用中国传统书法字体写下的“红米手机”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在场的工作人员也纷纷穿上了大红色的T恤。和小米历届发布会舞台的黑色基调完全不同。
“799元的四核、视网膜屏幕手机,这简直是逆天啊。”“山寨机们的定价机制被雷军一举击溃了。”7月31日的发布会现场,雷军公布了红米这一配有视网膜屏幕、康宁大猩猩二代玻璃的四核手机定价后,在网络上直播的不少“米粉”和业界人士开始惊叹。
果然,8月12日红米首发时,观众抢购热情势如破竹。90秒钟后,10万台首发机器抢购一空。再次刷新了小米1、小米2创下的抢购纪录。而此时,整个小米公司手机二季度的国内销量已经达到了440万台,比苹果还要多出10万台。
在这万人空巷抢购盛景的背后,鲜有人知的却是团队为打造这款产品付出的努力甚至辛酸。
2012年7月,红米手机开始立项,小米要做一款千元以下定位的智能手机。“别让咱的牌子被千元级拉低了啊。”“还是服务好发烧友吧,跟‘山寨’厂商争个什么劲儿?”“品牌厂商做低端机,吃力不讨好。”从那时开始,雷军和团队成员没少听过反对意见。
“只要是好产品,不管低端还是高端,都会提升品牌形象。”抱着这样的信念,雷军和团队开始了各处“游荡”的几个月:拜访国内所有主流手机平台厂商、找所有有合作可能的OEM厂商商谈,如何在千元以内的价格,做出一台最好用的手机。
“从没见过这么做手机的,找两三家常用的供货商对比对比也就够了,你们竟然把全国厂商都给跑遍了。”听闻小米此前的拜访经历后,一位供货商感叹。即便如此,雷军还是不放心。“山寨”“低端”“体验差”已经成了千元机的代名词,他们必须百分之百保证,自己做出的产品不能出一丝差错。他决定给红米上一个“双保险”。2012年9月,红米立项了一款代号为H1的产品,主做一款大陆产双核产品;之后,红米又立项做代号H2的产品,主做台湾产联发科四核产品。
试用一段时间后,雷军发现,H1的使用体验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不行,改!
4个月的科研攻关后,技术团队告诉雷军,“实在改不动了”。相比当下市场上的千元机,已经通过工信部检测的H1已经很优秀了,但在严苛的小米团队面前,它仍然惨遭淘汰。
由于手机研制都须提前数月订货,当时的H1已经向厂家订货40万台,加上之前的研发投入,几千万元就这么打了水漂。
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小米,不仅硬件上检测过硬,还包含了可以连接U盘、陀螺仪等高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