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焦点新闻

2014年金价还“跌”吗?

2014-01-08 15:42:00 作者:潘晔  来源:新华社
挥泪告别2013年,黄金价格在2014年开局一改“熊”样,重回上升通道。兴业银行贵金属分析师蔡佩野说,美联储是否会在2014年再度缩减QE规模直至全面撤出刺激措施,将一直主导黄金市场。

      挥泪告别2013年,黄金价格在2014年开局一改“熊”样,重回上升通道。金价的节节升高,究竟是牛市先兆还只是昙花一现?农历马年在即,中国大妈能否“一马当先”夺回失地获得终极解套?新的一年,如何投资才可以“马到成功”?

      挥泪告别2013年,黄金价格在2014年开局一改“熊”样,重回上升通道。金价的节节升高,究竟是牛市先兆还只是昙花一现?农历马年在即,中国大妈能否“一马当先”夺回失地获得终极解套?新的一年,如何投资才可以“马到成功”?

      金价“开门红”能否再转牛市?

      历经“熊”火燃烧的2013年,黄金结束了12年上涨行情,迎来了首次年度跌幅,全年金价下跌超过28%。而年内最高点位与最低点位相比,跌幅更是超过40%。进入2014年,金价出现大幅反弹并实现“开门红”,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3%,市场上关于黄金投资的乐观情绪再度扬起。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逼近,黄金类“年货”受到热捧。记者走访银行、卖场等黄金消费市场发现,受国际金价频频“下跌”以及节日促销因素影响,不少消费者把买黄金纳入了新年消费计划。

      “2014年春节比往年早,在1月底,这就让实物黄金的需求提前了。”江苏中行贵金属经理张红说,目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虽然不及去年“中国大妈”“买菜式”抢金潮般疯狂,但实物金需求的不断升温将长期支撑金价。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开门红”式震荡走势常见于年初,并不是牛市先兆,在近期缺乏明确利好的情况下,对黄金价格回升不宜期待过高。

      “是否牛熊转势还是要看国际金价的200日均线,这条线也称为‘牛熊分界线’,是判断牛市是否形成或熊市是否来临的主要依据。”上海黄金交易所专家顾问李骏说,“金价在2012年底第3次跌破200日均线时,就宣布黄金牛市结束了,目前黄金市场趋势并没有出现结构性转变。”

      黄金“失色”“中国大妈”难解套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地缘政治局势、各国货币政策情况、市场供求关系、美元强弱和全球经济走势等。

      兴业银行贵金属分析师蔡佩野说,美联储是否会在2014年再度缩减QE规模直至全面撤出刺激措施,将一直主导黄金市场。

      去年以来,市场对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担忧不断升温,促使投资者和分析师不断看跌黄金。在2014年黄金价格走势预测中,高盛认为今年金价会下跌至少15%;摩根大通将其对黄金价格2014年的预测调低10%到1263美元/盎司;美银美林则认为黄金今年均价最低将跌至1100美元/盎司。

      “2014年金价还会跌,但跌幅不会太大。”李骏认为,市场对于美联储削减QE的看法已经过度消化,相关负面打压金价的因素将被淡化,利空预期有限。

      巴克莱银行6日发表评论称,预计2014年黄金均价为1310美元/盎司,并且黄金价格料不会进一步走高,除非利率继续维持在超低水平,同时来自中国方面的需求不断上升。

      2014年,黄金还能不能买?

      跌跌不休的金价,让“中国大妈”成为“高买低卖”式亏损的反面案例。如果从去年4月首批“抢金潮”中出现的金价高点计算,有不少中国大妈1克黄金就折本近百元人民币,跌幅超过30%。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如果金价还会一路跌下去,如何能在接下来的“抢金”大战中不会败下阵来?

      “金市投资最忌讳‘追涨杀跌’,选择购金时间节点非常重要。”李骏说,“至少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位,比如金价一旦跌破1180美元/盎司的水平,就可能继续下跌到1000美元/盎司的点附近。”

      理财专家建议,如果是将黄金投资作为保值的资产配置,对总体大趋势判断明确,则可长期持有,不建议频繁交易;如果是交易类的投资,先期可以小额参与,逐步购买的方式慢慢积累经验。而对于一些带杠杆效应的黄金投资产品,如黄金期货、延期交易等,虽然放大了收益,但同时也放大了风险,选择时要慎之又慎。

      “在实物消费与投资方面,投资类黄金产品的性价比要高于工艺类黄金产品,生肖类黄金纪念币因为更具稀缺性要优于熊猫金币。”张红说。

      中国工商银行银行高级经理郑端经特别提醒:投资实物黄金时最好购买国际上公认或当地知名度较高的黄金精炼公司制造的金制品。这样,以后在出售时会省去不少费用和手续。

初审编辑:李强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