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演出中,省文化厅就提出“按照老百姓喜好选节目、服从群众需求定演出”,精心挑选老百姓最想看、最喜欢看的优秀节目进行演出。为此,省话剧院、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安排了经典儿童剧专场,德州市组织乡镇文化站、民间演出队开展了“传统文化大联欢”等活动。
□ 王红军
这个春节,将是充满了浓浓“文化味”的春节。
为什么这么说?在成功举办十艺节后的第一个春节,我省组织各级专业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基层,演出我省参赛十艺节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各类民间演艺团体自发成为演艺舞台的主角,自编自演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再度激发了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激情与热情,营造出了浓烈的“年味儿”。
说起来,春节是我国最温馨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传统节日。不过,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进步,与春节表现形式相伴相随的传统文化,或多或少面临着内涵缺失和形式落后的尴尬。所以,我们才会出现几亿人围观“春晚”的现象,这其实恰恰反映了国人对于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难以割舍的情感。
事实上,在春节期间,我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需求。现在,简单的、低层次的节日文化,比如放鞭炮、赏花灯、逛庙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普通群众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那些高雅的文艺演出,由于高昂的票价而让许多人望而止步,无法领略到专业院团带来的愉悦与欢唱。现在,借助春节来临之际,我省推出了近7000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惠民生 全民共欢乐”全省文艺院团元旦春节演出活动,不仅扩大了高雅文化和专业演出的受众群体,而且让年味真正浓郁起来,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文化惠民生”有助于焕发春节的节日文化内涵。对于过节的群众而言,在春节期间送上一台台惠民文艺演出,不仅会丰富老百姓的节日文化生活,而且更加有助于重唤传统节日吸引力和文化凝聚力,为年轻人留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年味儿的芬芳。
“全民共欢乐”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与关怀。我们经常说的年味变淡,不仅仅是说传统节庆在当下发展的不足,更多的也是一种精神的警醒。一场小小的演出活动,给我们创造了更多跟亲朋好友走动、交流的机会,为生活酿造出更多的幸福感,年味自然也就浓了。
当然,这场文化惠民的“盛宴”要充分发挥作用,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征求基层的文化需求,顾及不同层次民众的审美爱好,科学安排一系列适合不同层次、体现不同文化特征和表演流派的演出内容,让群众拥有文化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在今年的演出中,省文化厅就提出“按照老百姓喜好选节目、服从群众需求定演出”,精心挑选老百姓最想看、最喜欢看的优秀节目进行演出。为此,省话剧院、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安排了经典儿童剧专场,德州市组织乡镇文化站、民间演出队开展了“传统文化大联欢”等活动。
其次,我们要努力实现文化“常下乡”、“常在乡”。现在,正是“忙年”的日子,但农村各具特色的农民文艺队已经活跃起来了。这些农民自发组织的业余文化队伍,或许他们自创的节目没有较高的专业艺术水准,或许没有豪华炫目的灯光道具,但他们以极大热情不断丰富自己精神家园的努力让人肃然起敬。
今年春节的送戏活动中,我省各地已经初步实现了“送戏”、送演出下基层和培养基层文艺骨干的密切结合,枣庄、济宁等市组织开展“庄户剧团文化惠民巡演”活动,为一大批农村庄户剧团搭建起一个展示发展的好平台,青岛市茂腔剧团“文化惠民村村行”演出队去年累计辅导城乡秧歌队300多支,民间茂腔剧团30余个……
年关临近,我们不妨多抽出时间走走基层,欣赏一下农民朋友自己创作表演的节目,他们对文化的热情令人欣喜,也让这个新年更有年味儿了。
原标题:让群众过一个“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