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发生在江苏苏州的一起特大保险诈骗案,引发广泛关注。案件中,诈骗分子利用对交通法规和保险法的谙熟,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取大额保险赔款,屡试不爽。看完节目,小编深为自己的智商捉急,现在的诈骗分子简直要逆天了!
深夜,一辆英菲尼迪车撞到了路边的树上。
没有酒驾,没有刹车。。。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撞击路边的树。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驾驶员声称是为了躲避电瓶车。
标的车损失严重。
车主引起了保险理赔员的怀疑。
车主是一名精通保险理赔流程的“专业人士”。
更让理赔员意外的是,调查中发现车主多次发生交通事故,在公安机关留有多起案底。
情况很快被反映给苏州市保险协会。
当地行协调查后发现车主一个月竟然发生了16起交通事故。
多家保险公司向行协反映此人存在欺诈嫌疑。行协感到事态严重,及时联系了相关部门。
无独有偶,车主的另外一辆二手老旧奔驰车也曾在正常直行时加速撞击转弯的大货车。
一辆二手奔驰车,车主在中国大地保险苏州中心支公司理赔时却提供了130万元的车辆购置发票。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中国大地保险苏州中心支公司的理赔员,他对奔驰购置发票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经公安机关证实,发票为伪造的。
警方顺藤摸瓜,发现该奔驰车购买价格仅为3万元,且购买一个月后即发生车祸,而车主竟向事故方索要了15万元的赔款。
英菲尼迪事故的监控也显示,驾驶员并非是为了避让电瓶车,而是径直撞向大树。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犯罪分子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赔款的脉络逐步清晰。
诈骗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
专家分析:犯罪份子熟知交通法规及保险法规,属于进取型的高智商混搭诈骗分子。
但是,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可能毫无疏漏,中国大地保险理赔员发现的一张假发票将案件调查引向深入,让扑朔迷离的案件豁然开朗。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已经成为人们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要补偿机制,扮演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角色。然而总有不法分子钻法律和制度的漏洞,企图通过保险诈骗“发家致富”,最终也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难逃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