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全留老人正在和团员研究剧情。 通讯员 张昌伦 摄
本报记者 邢孟 杨双媛
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但面对“银发浪潮”来袭,许多老年人却面临“晚年无处安放”的困惑。空虚、无聊、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成了许多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要让老年人能老有所乐,除了政府和全社会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关怀和文化投入外,更需要老年人自身找到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
时尚老人,老年大学“乐活”深造
时尚老人,老年大学“乐活”深造
在菏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无事可做,闲极无聊,面临“晚年无处安放”的困惑。家住菏泽城南平花园小区的王翠英老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烦恼,直到她选择去老年大学学习,从书法、唱歌、模特等课程中与外界和年轻人们接触,使得她的老年生活健康而又丰富多彩现。
王翠英今年81岁,退休前是名语文教师,“退休后,我生活有保障,就是每天都没什么事儿。”王翠英老人介绍说,刚退休那会儿,她每天都在家闲的难受,心理落差很大,没有地方去,最频繁的时候一天能打三场麻将,“你去看看我们小区的棋牌室吧,里面几乎清一色老年人。”
直到后来,在邻居的介绍下,她去了牡丹区老年大学,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涯,而且一学就是16年。书法、唱歌、模特走秀,如今她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尤其爱好模特走秀课程。王翠英老人高挑的个子,身材保持得很好,一点儿也不发福臃肿。记者见到她时,她拿出自己演出时的照片与记者分享。
“这是去济南表演时拍的,我曾两次去济南参加舞台表演,上次时装表演还拿过全省二等奖,虽然上了年纪,但我依然可以像年轻人那样过充实的生活。”王翠英老人不无骄傲地说,自从上了老年大学,每天练练字、唱唱歌、跳跳舞、聊聊天,跟一帮朋友在一起,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
“别看我们这么大年纪了,穿上旗袍,都觉得很美,很自信。”王翠英老人告诉记者,因为讲求身形训练,不少队员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状都得到了缓解,连精气神也变好了。
热心老人,发挥余热充实而幸福
热心老人,发挥余热充实而幸福
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
庞全留今年65岁,家住单县莱河镇庞楼村。八年前,他先后卸下民办教师和乡村医生的挑子,虽然退休了,但庞全留却没有闲下来,自从挑起村老年协会会长的职务,他比以前更忙了。
刚退休时,庞全留就发现村里的老年人基本上没什么娱乐项目,老人们除了相互串串门聊聊天,就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不能这样下去,我要把村里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秧歌队和剧团,让他们真正老有所乐。”庞全留坐不住了。
说干就干。庞全留先动员有艺术专长、热心公益的老人加入艺术组织。他自费购买了腰鼓、彩扇、红绸带和部分乐器。很快,一支由十多位老人组成的民间艺术团体开始正常活动了。
庞全留从此成了大忙人,他不仅请来精通秧歌、腰鼓技艺的外村人做教练,还指导老人们围绕当前形势和身边的人与事,自编自演小戏剧。如今,每天晚上,村里的老年人都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扭秧歌。不仅如此,周围村里的老年人也被吸引过来,庞楼村的夜晚十分热闹。
除了带领老年人乐享晚年,庞全留还关注留守儿童。庞全留牵头成立了“留守儿童周末托管中心”,从自己的剧团中抽出专人轮流指导本村‘留守儿童’做作业,教他们唱戏、下棋、练书法、打腰鼓和扭秧歌。“留守儿童周末托管中心”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留守儿童问题,还让老年人重新“再就业”,不仅有事可做,更有了社会归属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翟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