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新闻

公交引发一座城市的民生变革:快乐穿梭在菏泽

2014-04-01 08:49:00 作者:陈中华 吴宝书  来源:大众日报
你很难想象,2013年前,作为国内人口平均密集度最高地域之一并被定为区域性枢纽城市的菏泽,城区内仅有19条公交线路200多辆公交车,晚间6点钟即都是“末班车”了,百姓在市区内出行是件很头疼的事情。菏泽市区公交车票价根据车况分别定为1元和2元,为优惠和方便乘车,制作了IC公交卡,刷卡乘车票价是原票价的65%-85%。

      (报告文学)

      你很难想象,2013年前,作为国内人口平均密集度最高地域之一并被定为区域性枢纽城市的菏泽,城区内仅有19条公交线路200多辆公交车,晚间6点钟即都是“末班车”了,百姓在市区内出行是件很头疼的事情。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种状况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一位当地市民的话说:“公交车接二连三地走,有点现代城市的味道了。”

      如今在菏泽城区乘公交车,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陈中华 吴宝书

      今年,菏泽的春天来得格外早。不到四月,曹州牡丹园里的牡丹已经含苞欲放了。

      3月28日,菏泽市民在街头看到,又一批印着牡丹图案、车身为白色的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在路上。市交通运输局的同志介绍,这一批上路的共50辆,第二批50辆牡丹花会后投入使用;2015年菏泽还将再购置100辆新能源公交车,届时新能源公交车所占比率超过70%。

      走在整洁的中华路上,一辆辆崭新的LNG公交车从身边驶过;遍布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点,市民刷卡就可以骑着自行车轻松穿梭在大街小巷;站在绿树成荫的赵王河畔,清清的河水缓缓流淌。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充满发展潜力、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活力之城。

      暗访公交引发的思索

      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在全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而作为市民主要出行工具之一的公交,曾经也相当落后。

      年过五旬的菏泽市公交车司机韩国庆,在公交系统工作了30多年。2013年3月初一个早晨,还不到7点钟,他在公交车始发站的车上等候发车时,上来两个人,其中一位和他聊天,看那人气质,像是交通运输局的干部,就依对方提问回话:每辆车间隔时间10分钟;末班车时间为下午6点,经常听到乘客报怨末班车结束时间太早;三轮车抢道影响公交运行;终点站没有司机吃饭的地方,“路边摊要个菜赶紧吃”;1980年就业,现月工资1800元……车开动后,那人又和仅有的几个乘客交谈,中途下了车。

      韩国庆说,那人下车后,一位女乘客说,刚来那人像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他还似信非信。直至一个多月后,才有媒体报道说那就是于晓明。

      一年后,再和于晓明交谈那次乘公交的事,他坦言乘公交动机并非报道说的那样“秀”,实质上是新上任地方官的一次认真的工作调查和思考。此前,他曾嘱下属乘公交作调查,听汇报后感到调查得不理想,便自己去乘车了。

      那么,这次调查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

      菏泽2001年才由地区转为市,城区主要部分是原菏泽县城所在地。原市公交公司经理王雁民回忆,城区公交车1977年才出现。此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城里的交通工具可谓五花八门,汽车、拖拉机、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木板车、独轮车……农民赶着牛车和驴车进城,在牲畜屁股上挂一个大粪便袋子,成为当时菏泽街头的特别景观。

      1977年,菏泽市公交公司成立,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同时诞生,2部客车在当时县城区即专区驻地对着跑。直至1987年,市区公交线路才11条,车才50辆,多是为满足农民进城需求而辟,终点站又多是郊区乡镇驻地,前后班次间隔时间1小时。以后国家搞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办公交,竞争出一个事先没料到的畸型结果:因顾忌运营成本,国有、集体、个体客车都争着在客流多可盈利的线路上跑,客流少的线路被公交车抛弃,“等上齐人”、“来回转悠揽足客再发车”等一些被百姓叫骂的怪状都是在那时期出现的,大大影响了百姓正常交通出行。

      实践给出政府管理者们一鲜明的看法:当下中国,公交行业必须归属公益事业,由政府负责。再以后,国家将公交行业重新改为公益,但因各级财政紧张,一直投钱较少,到撤区建市前的2000年,全城区公交车仅7条线路、70余辆车,全年客流量仅27万人次,平均一天700多人次。这是一座65万人口的城市呀!2007年,由于大城市交通频现严重堵塞,国家扶持力度加大,菏泽也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将原先承包出去的车辆和线路悉数收回,重新改由政府投资办公交。但毕竟经济太弱了,原公交车基础太薄弱了,以至于2013年初仍然一派窘态。

      历史上,凭菏水、济水、泗水及黄河相衔相汇,菏泽曾是华夏中原水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而当下,京九与新兖铁路在这里呈“十”字形交会,境内穿有4条国道和14条省道,即将形成“米”字形高速网与国家高速网直通;菏泽火车站的客流吞吐量在山东省居第三;而连接京杭运河的洙水河航道工程即将通航;加上处于鲁豫皖苏交界,不愧为国家级枢纽城市。但城区“原始公交”现状与这些都太不相称。

      选择什么作为提升菏泽这样一个经济强省里的“欠发达”特殊城市民生水平的新突破口?于晓明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和深深思考:百姓生活中最基本的出行如上下班、购物、走亲串友、求医、上学、接送孩子入托或上下学等都离不开车,都离不开就近搭乘、来往频繁、使用便宜、乘坐安全的公交车。当今,中国那么多同级城市公共交通都已形成从地面到地下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地下隧道公交这样立体化快速出行网络,审视这种悬殊对比:菏泽满街竟然还都是三轮车,百姓真是受累了!

      百姓为什么热衷三轮车?百姓为什么称三轮车为“胡同公交”?说明凭它出行方便。“让百姓出行方便”无疑是菏泽公交发展的具体方向。

      了解城市公交史的人都知道,近二百年前,就是因为马车这类载体开创的公交业,才使得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迅速扩张。没有公交就没有城市;没有公交发展,就没有城市的拓展;看中国之今天,城市化无疑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而公交无疑又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只有力的推手。

      思考成熟了,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公交的战略决策。

      “政府就是要讨百姓的欢心”

      作为当地聚集民意的网站和论坛,公交成为网民热议的第一焦点。市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那段时间,市领导也经常在网上与网民交流,感受到了百姓对发展公交的热切期盼。

      2013年5月8日,牡丹晚报以3个整版篇幅刊发现代公交发展具体方案,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各媒体纷纷报道。几天后,有关媒体将市民意见反馈选登——

      多多增加线路,延长运营时间。原定的末班车时间调整为冬季19:00、夏季20:00与现在相比有改善,但与外地相比还远远不够。

      目前我市公交车还属于哑巴车,不报站,当地人熟悉路况有时还不知道到站点下车,更不用说外地乘客了。

      每次班车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10分钟为好,时间太长,候车人就会减少乘车欲望。固定好时间,乘客才有信心等下一班车次;建议公交运营时间间隔:市区5-8分钟,近郊公交10-15分钟。

      红色的“黑”三轮横冲直撞,严重扰乱交通秩序;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差也是咎因,“中国式过马路”在我市尤为盛行。

      应该及时更新站牌信息。比如50路公交车已停运一年多了,站牌还一直立在路边,给市民造成误解,白等候,耽误时间耽误事。

      多在学校附近设立站点,方便学生老师上学下学。

      让近郊乡镇特别是牡丹区下属乡镇全部通公交。我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较低,而部分乡镇搞的所谓“城乡公交”打着公交的旗号超载拉客,票价高,沿途农民无法承受。

      学生卡和老人卡增加大点的优惠。鼓励学生多坐公交,现在家长都是开车骑车接送学生,校门口堵车特别厉害,增加学生卡,小学生也可以独立地坐公交上下学。

      ……

      菏泽市长孙爱军说,百姓所思,当是政府所虑;百姓的意愿,当是政府的决断;满足百姓在城区的出行需求,当是公交运营的第一意义。也因为对这关系认识得透彻,市民的上述意见,囊括了随之而来的菏泽公交改革的全部具体内容——

      2013年7月,菏泽市公交公司向外发布消息,以高出韩国庆原1800月薪一倍的额度公开招聘100名客车司机。此消息在菏泽市司机群体中炸了营,也同时在市民中炸了营,慧眼人从信息中看出另一信号:公交公司要添新车了。8月8日,110辆电气混用的新能源客车正式启用。新客车每辆购买价格80.36万元,10辆为菏泽交通集团捐赠,其余100辆在国家和省政策补贴后,资金全由菏泽市财政支付。2013年,市财政投入现代公交发展上的资金超过1亿元,这对于欠发达的菏泽市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市财政再紧张,在发展公交这件民生实事上,我们就是勒紧腰带也要投。”孙爱军说。

      紧跟的是增加线路。早在去年3月份,市公交公司就已着手增加线路加密站点的勘查、论证和征求意见工作。2013年8月13日,市区6条新公交线路正式开始运营,线路总数也由原19条拓到25条。同时对原19条线路中的12条延伸,牵扯进更多的学校、医院、商场和公园这些民众出行目的地。且不说受益的市民,公交公司的员工也为此感慨万千。我们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一句话:“一张6年没变的公交线路图终于重画了!”

      新辟的6条新线路,始发和终点站侧重定在先前公交薄弱的东南北三个城区角隅,与城郊乡镇更紧密地衔接,填补了城区许多地域原公交空白。如在菏泽城区南端,近几年相续建成奥林花园、中达尚城、新闻家园、华侨城等近10个小区,入住3多万人,但这些居民一直没在附近见到公交车,成为2013年初网上诉苦诉怨的主要群体。也因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批示解决。这一回,将新增的21路车首末站设置在这里,原23路车在这里拐了个“凸”字形的弯,新增的28路环城车也从附近经过。

      什么效果呢?于晓明和我们说:“以前看网上骂政府的多,现在再看,夸政府的多。夸政府,说明老百姓心里高兴。咱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就是要讨百姓的欢心。”

      菏泽公交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首次开辟各类公交IC卡业务,打折优惠,乘客不必因顾虑“找零难”放弃坐公交;普遍延长运营时间,末班车推后为晚8点,主要线路推到晚9点;一线司机工资整体翻一番。决定下达后,许多工龄长的司机甚至惊愕得不敢相信,感慨地说:“一年等于二三十年呀!”“别说延长到晚8点,以后城市发展了,延长到10点也干呀!”

      新公交车、新线路、新站点都有了,但一个新问题却随之出现了:乘客并没有预想那样的增量。

      “公交意识”取代“三轮车意识”

      “一下火车放眼看,菏泽城里尽三轮。司机拉客情难却,乱闯红灯吓掉魂。”曾有外地人走出菏泽火车站,开玩笑地作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早在现代公交战略启动之初,即有人提出,布满城区的电动三轮车尽管方便了公交落后背景下的市民出行,但也因宰客、倒客、闯红灯、乱占道、车况差、安全系数小等已成影响市区交通秩序的过时之物,并阻碍市民期盼的现代公交发展,应予取缔。而市委、市政府则认为,清理城区三轮车——尤其是非法运营的——是必然的,但时机尚不成熟,必须先让市民感受到公交的魅力后,再顺势清理。

      8月16日,菏泽市公交部门公开宣布:新辟的6条新线路全部由乘客免费乘坐一周。这着棋独具匠心,目的就是让百姓尝尝乘公交的甜头。

      9月10日,菏泽市财政局下发一文件:即日起,局干部职工在城区内公务活动,一律乘坐公交车,非特、急事项不再派车。财政局长周铁伦,就经常被人在公交车上看到。此举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赞扬。随后,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通知,在市直机关各部门全面推行办公务乘公交车新规。

      对这项规定,市民好评如潮,中央、省级等众多媒体也相继报道。但事过半年以后,于晓明接受采访时却解释说,当初提倡办公务乘公交,当然有转变干部作风的作用,但首要动机其实比较实际和具体:一是乘公交车的人少,先帮着填填空,促市民公交意识的形成;二是也有给公交系统施压的目的:看吧,市里那么多局长科长都乘坐你的公交车,看你如何服务吧。

      作为菏泽市现代公交战略方案的主要执行者,市交通运输局及公交公司负责人自然心知肚明,清楚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意识到了“表率作用”的内涵。“公交职工必须有多出其他市民几倍的公交意识,公交做大做强了,我们自己首先受益,在百姓眼里形象就高。”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程传政如是说。

      此前,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及直属单位共400多员工,每天依赖公交车上下班的仅占5%,依赖私家车和公车的50%,其余依赖单位班车或骑车。而在公交改革开始后短短时间,乘公交车上下班的员工就达到了70%。局里决定,待2014年新线路再次增加后停开班车。

      公交硬件打造硬了,并有心而谋之,市民公交意识飙升,客流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而27路车日票额收入最多时达3000多元,乘客约2000人次。我们在7路公交车上遇一赶火车的打工者,同时携带4个行李箱包,在车上又占座又护箱包很忙碌。问他这么多箱包为何不租用三轮车,回答是:那要花5块钱,乘公交只要2块钱,有卡更便宜。务实秉性让菏泽百姓公交意识很快滋生并膨胀。

      清理三轮车的时机来到了。

      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主任冯友平回忆,自己1986年入菏泽县城工作时,城里基本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市民多骑自行车,外地人来了则多乘人力三轮车,同事间若有事出行花费1.5元乘趟三轮车,会兴奋地吆喝:“坐个三轮!”真是莫大的奢侈。电动三轮车出现后,成许多家庭的交通工具,多用来接送孩子上下学。2010年后,大量三轮车开始在城区和城郊载客,形成了风光的客运市场,应该讲,对欠发达菏泽城区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历史性作用。但2011年出台的《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中就压根没有关于“三轮车”一说,可见它落伍的距离太大了。而现在,“发展”需要它从菏泽城区的客运市场上全身而退了。

      清理之前,在舆论造势的同时,有关部门对城区用以载客的三轮车细致摸底:全部为3592辆,其中办理了客运许可证的1224辆,非法无牌照的2368辆。由于公交载客量的剧增,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三轮车业主们已感到了生意上的秋风瑟瑟,许多已萌生改行之意。但毕竟大多数业主家庭依赖它挣得收入。而且,三轮车业主中无地农民、下岗职工和残疾人为主要群体,要淘汰三轮车,必须解决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

      市人社、民政、残联、环卫、工商等部门联手社会各界,特别为转行业主开设了适宜他们的就业新岗位4000多个;出台小额贷款、补助金等政策帮助有志者自主创业;收购三轮车,并将一部分改造成环卫车。此前,环卫工使用的全部为人力垃圾车,这一着既化解了清理三轮车的难度,又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期间,出现了诸如69岁三轮车业主改行开机电维修店、青年残疾小伙主动放弃三轮运营开超市等许多感人的创业故事。

      最终,根据业主们实际困难的不同情况,市区暂时保留了残疾业主的347辆三轮车用以载客,协议运行到2014年底全部淘汰。

      三轮车,这个老城市曾经的标志性风景,只能留存在它城市发展史档案袋里了。

      起步晚但起点高

      2013年,菏泽现代公交战略尽管起步相对晚了,但明显有着“后来居上”、“后发制人”的势头,显示出令人折服的高起点:微笑服务、语音报站和提示使乘客心里温馨而踏实;站牌全部进行了更新,鲜亮得真如城市的一张名片;有市民把专门改由女司机驾车的7路也喻为城市名片;包括老人卡月票卡在内的各类公交卡让所有民众各得其所;兜兜手机查询软件让候车人随时掌握线路设置及任何一辆正运行的公交车所处位置;设立了牡丹园等观光专线;建设了100处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2000辆公共自行车,将公共交通向末端延伸。

      在菏泽,第一次听到“公交乞丐”一说,是说市公交车过去一直没有一处停调场,车辆晚上停靠马路边,洗车向老邻居要点水,吃饭给摊主说点好话上快点,因此自嘲为公交乞丐。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董超讲述,几年前即开始不停打报告申请建公交车停调场,但无奈分管部门多、审批环节多,报告打了一次又一次,批示转了一圈又一圈,几年下来一处也没批。公交车抵达终点回返前就只能在马路边停靠,各方面都不安全;工人休息、就餐极不方便,车保养清洗没条件;晚间多数下班车只能开回公司,仅这种空置行驶一年耗油几百万元。这一回,市里一次性就批复了7处停调场,5个竣工和在建,另2个待建。

      在城区西部一个叫王本庄的路边处,见一处占地28.7亩完竣的停调场,有调度室、修配保养厂、职工餐厅,院落可停百辆公交车,将承担8条线路调度及车辆停放维修。

      最撼动市民心灵的则是助学公交。

      耗大精力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当下中国一鲜明特色。由于公交车落后,菏泽的家长们为此投入的精力又远甚于外埠家长。从这角度讲,中小学生和家长是此番菏泽现代公交战略最大受益者。市委干部赵桦讲述,学校原不通公交车,孩子上学乘一个体“校车”,每月花费240元,每次都是等车满了人才发车,常候一小时以上。这类“校车”又都是废旧车,安全性让父母担忧。现在公交车从家门口通到校门口,都是好车新车,这是最大的民生呀。

      菏泽市区公交车票价根据车况分别定为1元和2元,为优惠和方便乘车,制作了IC公交卡,刷卡乘车票价是原票价的65%-85%。老年人则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优惠卡和免费卡。而学生刷卡乘车,无论票价1元还是2元,每乘一次只需0.4元。

      2013年8月31日晚9时,20辆公交车整齐排列在菏泽一中分校门外,静候学生下晚自习。9时40分,学校下课,几百名走读生依据各自家庭居住地不同,分别登上不同牌号的公交车。9时50分,公交车启动,送完最后一个学生已逾夜10点半……这是助学公交首次发车。助学公交是菏泽市政府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目前开通了5条线路,站点覆盖范围大,晚间下课后送孩子回家,翌晨6时10分则开始逐站点接学生去学校。

      作为公共交通重要补充的自行车,也进入了菏泽市领导的决策。4月1日,遍布全市城区的100个公共自行车点、2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为此,市财政又拿出140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

      说到公交对民生的影响,董超从涉及每个人的环保角度分析说,2013年前,菏泽城区日均乘公交总人数约5万人,现在日峰值能达16万人次。增加的10多万人中大概1/3有私家车或用公车,算算减少了多少私家车和公车的使用?减少了多少尾气排放?

      公交引领城市发展

      2014年2月24日,菏泽当地媒体刊出一条信息:3月底再增4条公交线路和7条延伸线,方案同时公布以征求市民意见。

      新增4条线路设在4条新拓通拓宽的城区主干道上,没什么悬念,倒是7条延伸线更令人玩味,这包括1路线,拟再次向东延伸近3公里。而这条线路目前串联站点已49处,这对于一条三类城市市区的公交线路而言,是个“老龄路”的数字,是一个显然被延伸了多少次的数字,为什么还要延伸?

      1路公交车最初东西终始站分别为纺纱厂和老百货大楼。纺纱厂即当时菏泽市人数最多的国有企业菏泽国棉厂,是乘得起公交车人最多的企业。老百货大楼是当时最大商业国字号。由此可见公交车为城市、为城市人服务本色。据当初1路车驾驶员、今年56岁的顾双印师傅回忆,他1986年起跑这条线,路边站牌稀少,总也不依站牌停车,招手即停。随时间推移,终始站向西延伸到市立医院,再往后延伸到现在的市汽车西站。向东则延伸到后建起的发电厂,发电厂比国棉厂人少,但职工工资高,乘车的多。往后又延伸到汽配城。此前最后一次,延伸到杨湖酒厂,而这一次延伸的动因完全是酒厂以西辛集村农民的上访。2009年起,辛集农民为进城方便,不停地群体上访要求将1路线延伸到辛集,后延伸过去了。至此,1路线长度比1977年初设时已延长了七八倍。

      顾师傅说,当时车上吵架的多,因为此时管理上已走向规范,不再随时按农民要求停靠,农民又多不懂,要求难满足,为此和司机闹争执和矛盾的多。

      一切都在显示:农民乘车多了,进城农民多了。社会在衍变。

      辛集,由4个行政村聚成,常住人口上万,327国道穿越村中央,路两旁全是店铺,排列了一二公里长,出售生产生活用商品。村民说,辛集公交汽车点实际覆盖着附近十多个村,涉3万多人口。以前进城先乘坐个体客车,再倒车,而现在通上公交,又可刷卡,个体客车就没人坐了。农民进城主要为的上班、打工、就医、购物。1路车通城里的商品城,附近开小商品、服装、鞋帽店铺的多是从那里进货。

      而1路车中西端长途汽车站站点附近,许多大型综合、专业市场与宾馆、餐馆比肩交叉在一起,佐证着交通兴则人气兴、人气兴则商业兴、商业兴则城市兴这样人类工业文明进步的逻辑道理。

      根据菏泽市整体规划,辛集已划为城区,挤在一起的4个村都已变为社区,同属岳程街道。而岳程街道被夹在中央,将牡丹区、开发区连为一体。也因规划、交通优越、公交车延伸等多种原因背景,2013年,当地招商引资成效格外惹眼,尤其是众多名牌汽车厂家如宝马、大众、奥迪等入驻新建的“汽车城”,形成了鲁西南地区蜚名遐迩的汽车及配件的销售、交易、物流产业园区。也就是新工业区的形成,又对1路公交车提出了吁求:继续延伸。

      继续延伸!伴着城区的不断拓展,它的胎印,记录下菏泽市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的脚步履痕。

      孙爱军市长说:“我们过去一直在呼喊‘城市需要公交’!现在这理念需要更新了,是‘公交引领城市发展’。”

      公交引领城市发展——1路公交车线路不断延伸的记录印证了这一科学理念,印证了农民因生活需求——如购物、求医——而进城,到因打工、经商、进城居住而进城或将村庄变成城市这样的原版历史。

      引领城市发展——从人的流动,到商业的兴旺,到农民的变身,到城域的扩张,到工业做大做强,到文化对人灵魂的穿透,也包括到当下一般人理解的城镇化标志性形象房地产,都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几年前,牡丹区委、区政府迁到菏泽城区西部,那地脚在老菏泽城区人来看,非常偏僻。因而,尽管有敏感的开发商追逐“政府经济”之风,即刻投资建设居民小区,但与许多城市不同的是,购房者却很少,如“奥斯卡春城”,房价一直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徘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不通公交。4年前,政府将7路公交车延伸到那里,刚通车的第二天,小区每平方米房价即上涨了100多元,随后一路攀涨,目前涨到了3500元/平方米。

      通公交房价即涨在菏泽城区是普遍现象。

      “先修路”也是城市化的硬道理

      乘上2路公交车,问司机郭师傅,公交车多了开车有什么感觉?对方说:“当初车少时感觉不出来,现在车多了,乘车的多了,便感觉出道路拥挤了。”

      因此,城区拓路成为菏泽市2013年力度最大民生工程之一。

      这其中最受百姓赞扬的是“三横一环”。三横指依地图标示的东西三条干道,由北到南依次为黄河路、中华路、长江路。中华路被当地人称作“菏泽长安街”,最初的政府多数部门、宾馆、商厦建在路两侧,宽阔而平直。随时间推移,加上失修、欠缺改造,多年不再畅通,也因此没有一辆贯穿始终的公交车。黄河路和长江路也是同样境况,4条新增公交线路就藉以此。

      市民大加称道的还有城区6条断头路的修复。以中和路为例,虽仅300多米长,可与多条路街相衔,多年前,中段百十米长的地方自发形成了集市,积了许多自搭自建棚屋,除截断了路,还阻碍了排污。但因涉及达100多户,拆迁成了老大难。2013年,老大难被顺利拆迁,通上了公交。

      断头路的疏通,不仅是方便了公交,还排了污、整洁了市容,带动了周边的城市建设。中和路疏通后带动了路两侧房地产的开发。6条断头路的疏通,还引得房地产大腕、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到菏泽落户,签约投资90亿元做旧城改造,也是菏泽迄今最大的房地产项目。

      几年前,因火车站的扩建规划,很快形成了新的人流、资金流和建设项目的聚集。而今天,这种市区公交提升工程,又使菏泽人再次尝受了现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推促力。

      2013年,菏泽城区建新路、改旧路总共竣工了25条,总长度52公里,比前一年多出一倍。年末,丹阳路立交桥丹阳立交桥工程全线地质钻眼勘探开始,两年后,新建的丹阳立交桥将通车。

      “待要富,先修路。”这句名言对新农村建设是硬道理,对现代化城市发展是硬道理,对于菏泽市大力突破提升民生水平瓶颈,也是硬道理。

      2013年,菏泽城区地上路铺设动作大,疏污排雨“地下路”修建动作也很大,城区共铺设雨污管网76公里,也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同时,铺设集中供暖管道15公里,新增集中供暖小区24个,新增覆盖面积320万平方米。

      我们在老城区三角花园地留连。这是个五岔路口,叉中央是一小草坪场,宾馆、商场、金店、超市在这里扎堆,市区25条公交线路中的11条由此经过,或由此始发、终止,由此可推想这里昔日的繁华程度。假若再去浏览大剧院、演武楼、图书馆、林展馆、曹州书画院、牡丹广场这些新菏泽标志型新建筑,谁也不会怀疑,菏泽城正发生着巨变,三角花园将成为古迹了。

      菏泽新城区由老城区、中心区、东部新区、西部城区、南部组团、北部组团6个片区合成。2013年,6个片区开工了一系列建设项目,仅新配学校建设项目即达19处。依据规划,旧城棚户区改造成为市政府2014年工作着力点,也是市民最为关心的热点和焦点。旧城改造涉及15万人,5平方公里,力争3年时间改造完毕。除绿地集团,国内50强房地产企业中的中南集团、上海农工商等也都纷纷看好菏泽城市发展前景,入驻老城区,筹划着一场旧城改造的大会战。

      菏泽,因资源丰富、区域位置优越,被商界视为未开发之地。2012年,菏泽成为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要区域。无疑,她也是注定因鲜明的个性和发展路径而写进中国当代城市发展史的城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