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温培雅文/图
背景链接
江永女书起源于中国西南边陲湘、粤、桂交界的湖南省江永县。女书被当地人称作“蚊形字”,字体修长圆润,呈长菱形,笔画有斜、弧、横、竖、点。关于女字的起源,学术界尚无定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女书不仅符号形体奇特,记录的语言奇特,标记语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区、社会功能和传承历史也很奇特。自古以来,江永潇水流域的妇女喜欢聚在一起织布绣花,她们不能上学读书,为了把自己的苦难经历记下来,便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这种文字。女书基本用于创作女书作品、记录女歌,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每篇长的有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几十字,书写在精制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上。女书具有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因而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
石浅(右二)正在和女书研究者探讨女书文化。
有一种神奇文字叫江永女书,它是世界上发现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被誉为中华文化奇观、世界文化奇观、妇女文化奇观。有一位传奇的女性叫石浅,从泌阳县钟灵毓秀的白云山走出的她两次领衔主办全国性的书法赛事,多次作为河南省代表书法家出访日本和东南亚诸国。她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数百名弟子多次在国家、省、市级书法展中获奖。特别是她深入湖南江永调研传统女书,编辑工具书《女书通》,从艺术的角度对女书进行美的再创造,让这种古老的文字在文化底蕴厚重的天中大地上熠熠生辉。
一场书画交流的文化盛宴
湘南艺苑奇葩绽,旖旎枝枝万古鲜。
三大奇观惊世界,五洲墨客探芳源。
——石浅诗一首
时间:9月21日
地点: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五楼女书馆
初秋的阳光带着浓浓的桂香洒在女书馆的展厅里,一场女书书画交流活动正在墨香氤氲中展开。一个精神矍铄、身着中式绣花上衣的女性在书案前写下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女书研究会2014年金秋书法交流”,字迹力透纸背,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又不失杨柳轻扬的飘逸,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她微笑着,眼神清澈如孩童。她就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黄淮学院副研究馆员石浅。
石浅学名石嵩谕,泌阳县人。石浅幼承家学,学习书法,无奈家庭贫寒,她折苇杆做笔,以河沙为纸练字。经过几十年不停探索,她的书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一次偶然的采风中她了解到了女书这种文化奇观,开始潜心研究,她撰写的《论江永女书的女性特质》一文在首届国际女书研讨会上发表,《关于女书和女书书法艺术》一文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研讨会。她不仅弘扬了女书书法艺术,而且使这种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我国专家学者的关注。2000年,她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首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石浅把梦想之根深深扎进天中大地,在艺术领域从没停息探索的脚步。在她担任市书协主席期间,带领主席团及全市会员团结一致、锐意创新,实现了天中书法史上多项零的突破,并刷新了多项纪录。她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女书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妇女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妇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驻马店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因为在女书研究领域和书画领域成绩突出,驻马店市档案馆在名人卷中特立她的个人档案。
像这样的书画交流活动她已经多次组织,为了推动女书研究,她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多次赴湖南、广西等地进行调研,并多次邀请女书研究者进行文化交流。她的脚印深深地印在了女书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上。
参加此次书画交流活动的郑州女子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姚黎是女书馆的研究员之一。她的两幅女书作品就收藏在黄淮学院的女书馆展厅里。她感慨地说:“女书是女性文明的开端,是当代妇女的‘圣经’,如今女书不但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进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其中正是有石浅大姐这样的热心研究者推动着这项文化。”
面对时而低头交流、时而挥毫泼墨的艺术家们,石浅的脸上流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虽是古稀之年,但仍壮心不已的石浅在女书领域创作了无数个第一:她的书法作品第一个在首届全国女书展获金奖;她是第一个为女书写诗的作者;她是第一个为女书刻印的作者;她是第一个撰写了女书论文,并刊登在国家权威性书法论坛的作者;她还是第一个走出国门,被日本和东南亚的书法友人誉为“传播女书使者”的女性。
一个女书馆的前世今生
艺苑寻芳动苦心,潇湘十探系寻根。
果然瑰宝惊天地,一领风骚秉日轮。
——石浅诗一首
时间:9月22日上午
地点: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五楼女书馆
翰墨飘香、书画斗奇,一幅幅精美的女书书画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个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女书馆是第一个在高校设立的女书馆,也是第一个对女书研究者和高校师生开放的书画馆。石浅带着记者观看着女书馆的展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思维之清晰、行动之敏捷让人叹服。
女书文字呈菱形,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在书写中多用圆弧形笔划,排列工整,轻盈飘逸,像一个个灵活的音符。这些艺术特征是中国劳动妇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美好的化身,在翰苑墨林中具有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女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起就受到学术界和书法界的高度关注。石浅也是被这如诗如画的女书文字所震撼,一下子沉浸其中,她把女书、女人、女书法家、女子事业融为一体变为一种强大动力,遨游在女书研究的王国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原始女书闪烁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她的女书潇洒飘逸、刚柔相济,主体笔画似柳叶飘扬,显示出女性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天性,又如一把把利刃,力透纸背,显示出新时代女性的进取精神。
她创办的女书馆收集了数百幅国内外女书研究者的作品,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书画艺术”为宗旨,以“崇德尚艺,继承创新”为目标,培养书画新秀,推介书画名家,并积极为在校大学生营造创作实践机会,先后培养了近百名优秀的女书书法作者。谭二洋、金路、刘大伟等原来是驻马店黄淮学院的学生,后在她的精心辅导下分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书法研究生,将女书艺术发扬光大。
一位七旬老书法家的心愿
不与群芳做近邻,顶风披雪抖精神。
万花未敢探头看,雪里芳馨独占春。
——石浅诗一首
时间:9月23日下午
地点:黄淮学院学府花园
组织活动时的石浅老师英姿勃发、神采奕奕;挥毫泼墨时的石浅老师气定神闲、挥斥方遒;居家的石浅老师则举止平易、和蔼可亲。
她围着一幅民族风的大披肩,穿一双红色的织缎布鞋,一副大家风范。她端坐在书案前,身后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女书作品。其中一组《木兰从军》、《木兰纺织》、《木兰参战》、《木兰还乡》的女书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她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由回忆起了她在2011年11月,在北大举办“魅力天中·相约北大”书法作品展时的风采。那次展览共展出石浅近作100余幅,包括行草、小楷、甲骨文、隶书等,女书作品尤其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石浅传承古法并与时俱进的风貌。
近年来,石浅不仅对艺术精益求精,而且在书法教育、社会公益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拥戴。面对记者的采访,石浅说出了自己深埋于心的愿望:“我的年纪渐渐大了,希望能把自己多年的女书研究心得传授给更多热爱这项文化的人,让女书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字在天中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成为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点亮天中文化的老书法家,完美地诠释了德艺双馨的含义,收获着自己丰盈的人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翟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