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记者曾卫康
“无丝竹之乱耳”曾经是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名句,现实生活中,广东实验中学的一批学霸在学而优的前提下,玩起“丝竹”,组建非专业性的艺术团体——广东实验中学民乐团,一举拿下第十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七项金奖。
特别,民乐团几乎没有特长生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在广东实验中学,就有这样一群音乐的追梦人。
“我喜欢音乐,加入学校民乐团主要出于兴趣”,陈梵是广东实验中学的高中学生,尽管只是10多岁的年纪,她已经拍过楼盘广告、少女内衣广告等多个广告,是广告业新星。
但在陈梵内心深处,却是异常喜欢音乐,“我喜欢音乐,在学校民乐团中,我是舞台指导,在老师指挥下,负责整个乐团编排、奏乐等。”
能够加入广东实验中学民乐团,除了爱好之外,能够玩上两手音乐是“必杀技”。说着,陈梵从乐团中的乐器中挑选一下,居然是中国传统的古乐器——二胡,令在场人大吃一惊。
这个时髦行业的代言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熟练地拉起二胡,奏起名曲《二泉映月》,“二胡是我从小练习的乐器”。
“我们民乐团中几乎没有特长生”,陈梵表示,“我们都是通过正式考试,通过成绩来进入广东实验中学的大门。而不是通过专业成绩,达到特长生资格,从而进入学校的。”
陈梵表示,“我们民乐团每周训练一两次,每次训练三四个小时”。
注意,民乐团有学霸出没
据了解,广东实验中学民乐团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每届团长必须在新生里面发掘成员,“不然,民乐团就会因为有学生毕业,而短斤缺两,难以形成合奏的效果”,学校民乐团负责人林艾锜说,“只要新生到了学校,我们都会耐心寻觅合适的民乐好手”。
“很少人懂马头琴,居然我们新生里面也有人懂,我赶紧将他挖了过来”,林艾锜说,马琴、二胡、大铜锣等,大家学的乐器不一样。在民乐团奏乐的时候,必须讲求协调性,不然,就会乱成一锅粥。
为了更好练习音乐,陈梵等成员们必须要解决好学业问题,“因为学习成绩有一丁点退步,家长们就会给我们很大压力。”
据学校民乐团负责人林艾锜表示,在民乐团成员中,不乏学霸,“学而优而玩音乐的好手有很多,有的是班长,有的是班里的学科代表……”
对话校长:艺术与学习互相促进
记者:请为我们介绍您的教育理念。
郑炽钦(以下简称“郑”):省实首先强调健康第一,身体素质第一,而不是成绩第一。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根本无从谈起学习和生活。其次省实非常强调艺术教育。健康人生需要快乐的生活,艺术则是精神世界快乐的本质所在。唱歌、跳舞、魔术、吹拉弹奏等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培养的都是学生快乐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健康为本,以快乐为源,这就是省实的教育宗旨。第三,省实强调以时尚为荣。什么是时尚?这个“时尚”其实指的是高新科技。科技教育是省实“三有人才”重点之一。什么是“三有人才”,那就是使每位学生“有一门艺术特长,有一项体育爱好,有一种科技兴趣”。
记者:学校有多少个艺术团体?
郑: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起码占到了70%,我们每年都有社团节,有近50个社团。除了官方艺术团队,还有一些学生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学生自主管理的民间社团有街舞团、band队等等。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培养,更有学生人大毕业后到联合国当了半年义工。这些民间社团都有老师进行管理指导,各种丰富的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社团的多元文化以及自由成长的空间。
记者:省实的艺术教育和高考准备是如何完美结合起来的?
郑:很多学校觉得艺术影响学生的发展,这种想法缺乏哲学的思维。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这两者并不割裂,而是相互促进的。首先,艺术教育使孩子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学习状态更佳。在学校里,孩子们有艺术排练课,有科技选修课,如果在艺术排练上花费的时间多了,在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就少了,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其实任何的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艺术陶冶使学生精神状态好了,体育锻炼使学生精力充沛,那么学生接受新知识就快,课堂效率就高,学什么都容易,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快乐学习。
其次,艺术教育其实也教会学生更好地安排和统筹时间,教会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听讲,提高听课的效率,省实的老师在这方面还是很有独特的教学方法的。第三,艺术教育其实赋予了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自信。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上台表演,学生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信心。而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