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崔贞 赵咏婷
她,父亲中度抑郁,不能正常劳务持家
她,母亲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
她,品学兼优,是弟弟学习的榜样
她,八年如一日,意志坚定,为爱撑起一个家
2014年的夏天,被山东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录取的定陶县滨河街道办事处孔莲坑村19岁女孩孔红燕,陷入深深的惆怅:“济南虽近,但我走了,谁来撑起我的家?”
不到1米6的个头,圆圆的脸颊,有点腼腆,说话声音柔和、却透漏着乐观和坚韧——这样的孔红燕,让记者有些意外,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孩,用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了家庭如此重担。
也许是生活的苦难,赋予她胜于常人的韧劲,谈起家庭,没有表现的怨天尤人,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谈及以前,孔红燕告诉记者:“我们家以前在村里过得还不错,父亲是个包工头,经常外出干活,妈妈把地里的庄稼活全包了,她和弟弟经常会有很多玩具和零食,是村里同龄孩子羡慕的对象。但是,我10岁那年,父亲的工地发生了一场事故,自此,厄运不断,家庭生活一落千丈。”赔干了积蓄,腰肌也在事故中受伤,没有了本钱,就揽不到工程,只能在劳务市场等些零活,父亲的意志逐渐消沉,原本爱说爱唱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
祸不单行,不久,孔红燕的母亲因为坐别人的自行车意外摔倒伤着了腿,为了省钱,没有去医院治疗,单是贴贴膏药,吃点药,正是农忙时节,挂心着地里的农活,母亲拖着伤腿辛苦劳作,因为劳累过度,致使腿部病情恶化,必须到医院手术。没想到厄运再次降临,在手术治疗中,主治医师发生医疗事故,使母亲的另一条好腿也不能动了,彻底瘫痪在床。父亲的抑郁症严重起来,不能受到任何刺激,一家人的生活彻底陷入绝境。这一年,孔红燕11岁,看到瘫痪在床的母亲,不能自持的父亲,9岁的弟弟,残酷的生活现状让这个稚嫩的女孩一夜成熟,这一天起,乐观、坚韧的孔红燕用稚嫩的肩膀,为爱撑起一个家。
这个采访中,孔红燕一直带着淡淡的微笑:“刚开始,我什么都不会,烧锅点不着火,做馍弄不发面,炒菜不知道放油,面条不知道开过再下”,太多从零开始的学习,让孔红燕这个年幼的孩子知道了人间冷暖,让她享受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爱与包容。“我们村全村人都能论上辈喽,都姓一个孔。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可是我家的水缸一直都是满的,都不知道是谁挑的”。那时候,几乎是全村自发的轮流到孔江燕的家里帮忙做饭,农村人特有的、质朴的笑声冲淡了这个家庭的愁云,但是,孔红燕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自己必须尽快坚强起来,用自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无论春夏秋冬,孔红燕坚持每天早上 5点20起床。有时候,母亲担心她的身体撑不了,偷偷把闹钟调到6点,红燕没有惊动母亲,大脑中已经形成的生物钟让她依然5点多醒来,先点着锅烧上水,然后开始背课文,简单的早饭,然后喊弟弟起床,自己草草的吃完后给母亲擦洗,再喂母亲吃饭。一开始母亲还能坚持自己坐起,后来因为肌肉萎缩,脊柱变形,只能手能动了。母亲有时会哭起来,说自己是个累赘,但孔红燕和弟弟都认为,只要有母亲在,她就是精神支柱,他们就是有完整家庭的孩子,再苦再累都能坚持。
谈及弟弟,孔红燕一脸的坚定:“现在的苦只是暂时的,不能因为一时的艰辛,扼杀和断送了弟弟的梦想”。弟弟喜欢科技知识,对电脑兴趣很大,常常把自己给他吃饭的钱积攒下来买书,以至于营养不良,比同龄人个子矮很多,孔红燕知道后,非常自责,坚持中午和晚上给弟弟送饭,往返于两个学校和家的路上,同样弱小的他,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她说:“弟弟希望以后考计算机编程专业,我必须支持他,我们能够依靠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在谈起高考志愿的填写时,她考虑的也是怎么离母亲和弟弟更近一些,所以她选择了山东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她相信自己,当自己学有所成,会一切苦难尽失,她能够为自己,为家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每天晚上帮母亲擦身和做复健,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我和弟弟依偎在母亲身旁,边按摩、捶背,边讲起学校里的事情和谈起梦想,想象着我成为一个翻译官,弟弟成了软件工程师,那样的时刻,你会感觉所有的艰辛都是不值一提的”。听到这样的阐述,记者也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后,这样的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享受生活的画面,原来满怀期望去努力是这么的幸福。
就是这样一个女儿,一个姐姐,面对困境,坚忍不拔,满怀期望,笑面人生,为爱支撑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