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3月2日讯(通讯员 马剑)“说雷锋唱雷锋,雷锋是人生前进的一盏灯,咱今天唱唱孟海的活雷锋……”这是68岁老农民、民间琴书艺人王云才在为定陶县孟海镇群众演唱定陶县“十大感动定陶人物”曹后华的事迹。
“我们宣讲的都是真人真事,村民们不仅爱听,还了解了党的政策,这些都离不开王云才的琴书演唱团。”孟海镇党委宣传委员耿宗现说。
今年68岁的王云才不仅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琴书大师。10岁入学,16岁高小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辍学,热爱文艺的王云才正式学艺,投师鲁西南琴书名家陈守军,在陈守军的引荐下,又先后拜多位名师学习琴书演唱。
“每天要练唱,每天拉弦到半夜,一遍一遍练基本功,20岁那年骑自行车400多里,到安徽亳县向当地琴书名家艺名‘张县长’请教,在那里一住就是半年。”说起学琴书的艰辛,王云才回忆道。
经恩师安排,学成后的王云才在孟海镇北王村立点唱琴书,吸引了不少周边艺人到场助威,在相互交流演唱中,王云才又学会了敲琴、拉二胡、拉板胡、拉三弦、演唱,可谓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20世纪60年代,定陶县文化馆成立山东琴书宣传队,面向全县选拔人员,王云才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入选琴书宣传队,当时国家不准说唱封建社会的旧书,他学习的第一部书就是两大本子的《烈火金刚》。这部书说唱一遍需要20个晚上,王云才和郭怀芹一行四人下乡说唱,走到一个村庄就在那里唱上一天,由该村庄管饭,他们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新的曲目,慢慢学会了说唱《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经典曲目。
有一次,王云才带队到济宁八里庙附近演唱《二次反唐》、《包公案》、《大红袍》等曲段,连唱三个月,场场爆满,老人们给王云才送来鸡蛋、香油以示夸奖。在巨野县大义镇西二里巩庄唱琴书时,王云才唱的琴书悦耳动听,故事情节曲折,不仅征服了观众,还征服了巨野县梆子剧团演唱人员,人送王云才外号“定陶大老王盖三县”。
“这坠琴初看好像二胡,但拉出来的弦音大不相同。坠琴的转把一边一个,二胡的转把集中在一边。”王云才介绍说,山东琴书属于坐唱形式,唱琴书的关键在于有板有眼,少至两个人多至四五人都可演唱,但配合必须默契,敲扬琴的点和拉坠琴、二胡的点要一致。
为了让村里人的文化娱乐项目丰富起来,2013年,王云才自费5000元买来铜器、锣鼓、服装、扇子等,在村支书徐龙玉的支持下,成立秧歌队。2015年,王云才投资10000元买来演出道具,正式组建“王云才琴书演唱团”。
“把镇里评选出的好婆媳、好婆婆、好妯娌、好邻居和道德之星、五星级文明户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精神文明、廉政文化等内容融入鲜活的曲艺、快板、琴书等形式之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传播知识、弘扬新风,实现小故事大教育。”孟海镇党委书记王利军这样说。
“我父亲一辈子不容易,过去学琴书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富裕啦!我支持父亲继续发挥余热。”王云才的大儿子王福相说。
“手打木板慢敲琴,握弓扶弦定定音,未从开书稽首拜,听我唱唱北王新农村……”说着,王云才为记者演唱了一段自己编写的琴书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