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 刚
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中国首超美国位列全球货物贸易榜首几无悬念。中国能坐上世界贸易的头把交椅,背后有中国制造的支撑,也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体现。如今,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出口贸易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2013年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95家,接近五分之一。
近期世界经济呈复苏势头,中国外贸能否趁此快马加鞭,再上层楼?希望如此,不过,大也有大的难处。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就表示,由于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竞争加剧,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的原因,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很可能出现波动,而全年增长也难高过去年水平。沈丹阳出言谨慎,除了客观因素,还因为中国外贸有必要剔除水分,而去年外贸较高数据中含有不少虚假贸易成分。更重要的是,货物贸易体量的巨大不但带来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再指望以量取胜只会使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还使贸易结构上的种种不平衡问题及资源环保制约的严峻性凸显,令中国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中国外贸发展已到了这样的阶段,必须把更多精力转向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简言之,如何实现增长比增长本身更重要。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3%,全年41次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升值虽然不利于产品出口,但却有助于提升外贸出口的金额,还促成热钱跨境流动带来虚假贸易。去年外贸数据“水分”到底有多少很难统计,但肯定不是小数。一个可提供佐证的事实是,去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曾高速增长,但海关总署和外管局5月起联合打假后,5、6月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其中6月出口增长为负3.1%。所以有人估计,由于基数原因,今年前4个月的同比贸易增速可能会“很难看”。
再者,我们通常说的贸易数据不包括服务出口,但服务贸易更挣钱,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而它恰是中国的短板。论规模,美国是世界服务贸易的老大,中国只能排第三,从全球看,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在20%左右,发达国家的占比还要高,而我国大约只占10%。具体来说,我国服务贸易要靠传统服务业支撑,旅游和运输两项占比就高达56%,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明显软肋。另外,虽然我国货物贸易有较大顺差,而服务贸易却是逆差,去年逆差在1100亿元左右。
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也有汗颜之处,我国制造业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由于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及基础材料等“三基”发展滞后,行业利润的70%只能拱手他人。虽然去年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已达57.3%,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低端产品多的现状并未改变,作为加工贸易大国,基本上还是出口为了糊口,而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领域,则仍居净进口国地位。有研究表明,“如果从贸易增加值创造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贸易数据,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将骤降41%和49%之多”。
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外贸受环境、资源、劳动力约束越来越大,原有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此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了首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在2012年133个国家的环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名列第87位,单看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九,为第124位。而空气质量则排名全球倒数第二。这个排名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很可能的第一贸易大国形成令人难堪的对比,反映了加快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即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也还不是贸易强国。即便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外需市场提振机遇,低成本扩张的路也是越走越窄,只有向产品价值链的高端要效益,推进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以“量”为王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才是真功夫和长久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