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宣传海报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春风得意马蹄疾,用来形容国产动画在今年贺岁档的走势,最恰当不过。马年春节将至,《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以下简称《熊出没》)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激战正酣,国产动画片无疑成为今年贺岁档黑马。《熊出没》票房三日破亿元;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27日,该片票房已超过1.8亿元,刷新了由《喜羊羊与灰太狼4》之前保持的国产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1.67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动画片。
《熊出没》复制《喜羊羊》模式
广泛的儿童观众基础,是《熊出没》票房一路高涨的法宝,也是近几年《喜羊羊》系列一枝独秀的制胜武器。与《喜羊羊》相似,在电影没推出前,动画剧《熊出没》早已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孕育了一大批儿童观众群。2012年至今,《熊出没》系列动画剧已有三部,共260集。积攒两年的人气瞬间爆发,如今《熊出没》电影卖爆的情形,与6年前《喜羊羊》第一部电影上映盛况如出一辙。
在营销手段上,《熊出没》也与6年前的《喜羊羊》十分接近。记者在电影院看到,每位观看《熊出没》的小观众,都获得一套动画主题玩具。据悉,《熊出没》在全国1700家电影院投放促销品,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投入,卯足了劲打响品牌,像极了6年前的《喜羊羊》。而《熊出没》出品团队之一卡通先生,其主力即6年前为《喜羊羊》系列打下江山的人马。
6年了,《喜羊羊》系列电影,每年都在贺岁档上映,片名与角色也绑定新年生肖主题。“牛气冲天”、“虎虎生威”、“兔年顶呱呱”、“开心闯龙年”、“喜气羊羊过蛇年”之后,终于迎来了“飞马奇遇记”。而《熊出没》片方称,也将每年推出一部电影。在《喜羊羊》式微之际,《熊出没》或将接过每年一部贺岁档国产动画的高地。从电视到电影、线上线下齐上阵、主打贺岁档,《熊出没》走的正是《喜羊羊》的老路子。
“熊”战胜“羊”:突破低幼
说起低幼动画片的局限,主要在于人物、情节太过简单,经不起推敲,限制了观众群的扩张。《喜羊羊》的品牌印象,始终是低龄又低端,像“过家家”一样,陪伴孩子们度过低幼年龄段,年龄一大立刻被抛弃。
“我是王子,不打酱油。”这是《喜羊羊》为数不多的几个笑点之一。2008年的梗,这都2014年了,还好意思拿来用,《喜羊羊》果真只想“打酱油”。而这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确在“打酱油”,做马夫、当媒人、搬救兵,为飞马王子和蓝马公主“鞍前马后”。情节上没有创新,人物性格没有深化,套用王子公主的童话故事,摆上陈年烂谷子的梗,自然只够小孩子看个热闹。
相比之下,《熊出没》赢在扩大了观众群。除了借鉴《喜羊羊》发展模式,《熊出没》也吸取了主打低幼市场的教训,在故事剧情、人物性格上苦下功夫,剧情上由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简单对抗,升级为敌我夺宝、奶爸萌娃、白领罢工、父子矛盾等多元话题。尤其是光头强每天没完没了地伐木,颇能引发都市白领关于生存压力的共鸣,而“菜鸟奶爸”也正赶上当下的亲子热,使得《熊出没》成为老少皆宜的“合家欢”作品。
国产动画的春天之路
一年来,国产动画产业日新月异,动画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赛尔号大电影3》累计票房超过7500万元,《洛克王国2》也取得了6500万元的票房,而且这些影片明显处于上升势头,有望赶超《喜羊羊》系列。
虽然国产动画年年有新片,票房也过得去,但是票房好,不代表质量高。放眼国际,相比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国产动画更显得单薄与幼稚。与国外相比,重技术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仍然是国产动画的通病。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不一定非要3D,也不一定非要一年一部,内容和质量更重要。熊大、熊二通过3D特效扔水果、价值千万的萌娃“嘟嘟”,都为《熊出没》增色不少,但是《熊出没》的胜出,靠的是一个内容充实的故事。
可喜的是,从《喜羊羊》到《熊出没》,深化情节、精细角色、突破低幼、贴近生活、扩大观众群,在拥有高票房与高质量之后,国产动画的春天,或许就不远了。